盐,一直都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关于“谣盐”,甚至可以追溯到微信兴起之前。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传言吃碘盐可以防辐射,一时市场上的盐供不应求。
如今,新的“谣盐”又来了,而且相关文章做得是一本正经。文中称,我国食盐中添加的“亚铁氰化钾”加热分解得到氰化钾,欧美人不吃亚铁氰化钾,但我国食盐中却添加了“亚铁氰化钾”作为抗结剂,只有国外网站才能购买到未添加抗结剂的进口盐。氰化钾有剧毒,“入口即死”。大致意思是,我们吃的很多盐里都有一种叫亚铁氯化钾的添加剂。它的兄弟氰化钾有剧毒,所以以此类推,我们吃的盐真是太不安全了。
食盐是每个人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的,这种谣言不由让人“心惊胆战”。那么,事实真的这么吓人吗?
谣言出现后,《广州日报》的记者随即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除了井矿盐等容易结块的盐添加了亚铁氰化钾,多数盐品未添加亚铁氰化钾作为抗结剂,包括湖盐、冰晶盐。在一家超市,该记者看到货架上摆了9种盐,其中7种未添加亚铁氰化钾,只有2种添加了亚铁氰化钾,添加亚铁氰化钾的占比仅22%。2种添加了亚铁氰化钾的食盐,亚铁氰化钾的含量分别为小于等于5.0mg/kg,小于等于10.0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
有关专家表示,日常食用食盐无害。作为国际通用的抗结剂,欧美也允许食盐中添加亚铁氰化钾,欧盟标准规定最高允许用量为
20mg/kg(以无水亚铁氰化钾计),正常食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而且中国的标准比美国的标准更严,美国提出食盐中可以加入13mg/kg以下的亚铁氰化物,但是中国最大使用量为10mg/kg。这与文中所说的“欧美人不吃亚铁氰化钾”并不相符。另外,亚铁氰化钾和氰化钾根本就是两码事,前者里面的氰根和铁元素牢牢结合在一起,用于食盐生产,主要目的是防止食盐结块;后者则是剧毒的化学试剂。
盐业公司负责人称,即使加醋、油炸和爆炒都不用担心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会分解成氢氰酸、氰化钾。因为,亚铁氰化钾中的氰根和铁的结合力非常强,稳定性很高,要将近400℃才有可能分解产生氰化钾。而家庭的烹饪温度一般在100℃至200℃之间,烘烤温度在250℃以内。经过400℃的烹调,不粘锅的表面可能已经融化、大多数的食物也都焦了。 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