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植保检疫部门预测分析,预计今年我省早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其中纹枯病为中等偏重发生;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中等发生;二代二化螟为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近日,省植保检疫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植保部门提高警惕,抓住当前关键时期,切实做好早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工作。
当前我省早稻已进入孕穗抽穗期至齐穗期,是早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进入梅汛期后,我省灾害气候多,“两迁”害虫迁入增加、纹枯病发展加快、局部地区一代二化螟残留虫量大,对早稻生产仍有较大威胁。加上当前气候情况复杂,病虫发生不确定因素多。
当前已经进入病虫防控关键时期,为切实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各级植保部门要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监测,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坚持系统调查和田间普查相结合,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要加强对早稻二化螟、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的监测,关注褐飞虱、灰飞虱、黑尾叶蝉、稻瘟病、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动态,及时上报病虫发生和防控信息。
明确重点,科学防控病虫害。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抓住重点病虫、重点区域、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要抓好“一病三虫”的防治。重点抓好纹枯病和二代二化螟的防治,兼治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当遇暴雨后,要加强细菌性病害监测,发现发病中心及时防治。同时,加强对单季晚稻前期和连作晚稻秧苗期稻飞虱的防治和稻瘟病、细菌性病害的监测和预防。
省植保检疫局还要求各地植保技术人员深入田头,加强田间调查,做好分类指导。要通过农民培训、示范现场会等形式,加强对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特别是安全用药、科学用药知识的培训指导,提升科学防控水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在防控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农民信箱、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植保手机APP等多种平台和渠道,适时传递病虫预警信息和防治意见,提高病虫情报和植保技术的覆盖面和入户率。 石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