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近日,2017“青田杨梅”品鉴会在上海森谷美食公园举行。青田县副县长陆剑飞当起“推销员”,向上海市民“吆喝”道,“‘青田杨梅’果大整齐、肉质细软、汁多爽口、风味浓郁;‘丽水山耕’农产品绿色种植,真正的原生态健康食品……”这意味着,青田县的“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进入高潮,八方游客来到青田共享“梅”好新时光。
有着“杨梅之乡”之称的青田,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是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具有得天独厚的杨梅生长自然环境。自1999年全县实施培育杨梅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之后,更是掀起了发展杨梅的高潮。为将杨梅产业做大做强,青田县农业局每年都会组织人员,对杨梅产区的农民进行全面的实用技术培训,手把手地指导农户做好杨梅生产。
同时,青田县杨梅产业协会还制定了杨梅产业发展“十大自律”,内容除了要求规范施用化肥外,还要求果农在采收、包装材料、果品储藏和保鲜等方面进行规范。到2017年,青田县杨梅面积达到11.6万亩,预计产量3.85万吨。
杨梅高产的同时,如何做到畅销,青田人将目光投向了生态培植,争取种出一颗“绿”杨梅来扩大市场。记者从青田县农业局了解到,为了让消费者吃上“放心梅”,青田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0多万元,为杨梅基地安装诱虫灯、黄板板、防虫网等物理防控设施;以县杨梅产业协会为载体,全县累计推广杨梅病虫害统防统治2万多亩,建设杨梅绿色防控示范基地4.5万亩,目前绿色防治已经基本覆盖全县投产杨梅基地。
“我们把杨梅质量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构建完善了县乡(街道)村和基地四级监管网络,强化‘一岗双责’,切实把杨梅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青田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做好全县杨梅基地绿色防治后,青田更是自我加压。从今年5月份起,青田县农业局对瓯南街道、仁宫乡、万阜乡等杨梅主产区的生产基地开展了采前杨梅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共抽取35批次,每批次检测58种农药,合格率达到了100%。目前,青田全县杨梅主产区标准化生产率已达到70%以上,累计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18个,产量、质量得到了双提升。
青田杨梅休闲采摘游带动了“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发展。据统计,每年青田杨梅上市期间,接待观光采摘游客及收购商约5万人次,其中温州市场约占60%,本地销售约占25%。主产区的白浦村部分农民杨梅种植面积数十亩甚至数百亩,年收入多达一二十万元,杨梅已经成为青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朋友的“摇钱树”。
随着青田杨梅品牌声名鹊起,青田人将视线聚焦到了更大的市场。今年6月,青田通过在济南、温州、义乌等地举行推介活动,进一步提高青田杨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还举办网络杨梅节,借助淘宝、“互联网+”等电商渠道销售杨梅。据记者了解,目前,青田县已与百草味公司签订“农业+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与顺丰速运公司签订杨梅销售物流战略合作协议,与上海翼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农产品线上推广战略合作协议。
青田县坪峰寨春华农场杨梅避雨栽培基地。
通讯员 高晓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