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宅村位于诸暨东白湖镇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间村庄。沿着镇里的盘山公路一路往里开,欣赏过碧绿澄澈、云雾缭绕的陈蔡水库的美景之后,就来到了斯宅村。这里是全国斯姓最大的聚居地。村里2700多人,90%姓斯。
和斯姓一样历史悠久的,还有村里的斯氏古民居建筑群。村里清代时期的古建筑比较多,国家级文保单位有3个,省级文保单位有2个,加上市级的总共达14处之多。古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千柱屋、下新屋和华国公别墅。这3处建筑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同时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绿水青山间 探秘古建筑群的前世与今生
走在村里,到处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放眼望去,水清见底。村里打造的是绿水和古民居建筑相结合的旅游路线,让游客在清新自然的环境与氛围下,更好地感受到古建筑的气质与内涵,探秘它的前世与今生。
走在华国公别墅里,从窗户往外看,小片的农田、清澈的小溪和鹅卵石铺成的整洁的游步道相得益彰,呼吸着建筑里古老的气息,仿佛回到了当时那个富而能教的年代。
和华国公别墅一样典型的还有千柱屋。它由八个四合院组合在一起,有十个大天井,三十六个小天井,面宽124米,纵进深60米,共有121间房间,有1200多根柱子,因此而得名。
在众多古建筑群的存在和影响下,斯宅村的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情感和领悟。原本紧挨华国公别墅的茶厂因为废弃而被长久闲置,经过装修整理,现在变成了斯宅爱好书法艺术、交流文化人员的好去处。“平常这里都会来一些书法爱好者,写写字、交流交流艺术文化。”斯宅村援村干部应言信说。
博物馆里 感受民间艺术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碰撞
“我的目标是创建价格平民化、设计风格独特化的主题民宿,实现‘生活在博物馆里’的美好愿景。”裕昌号民间艺术馆负责人骆东介绍说。踏入裕昌号的那一刻,“十里红妆”等民间艺术文化收藏品让人眼前一亮。
说起收藏爱好的由来,骆东说主要因为几个爱好民间艺术品的朋友的影响,慢慢地,自己也喜欢上了。2003年,茶厂倒闭,骆东通过拍卖买到了这块地,建成了现在的裕昌号。随后,开始更大范围地挖掘、收藏民间艺术藏品。骆东认为,文化的东西,不仅仅只在收藏,而要展示更多的价值。于是,裕昌号里开始了主题民宿的打造,让来的游客看得见民俗文化、感受到美丽乡村的全新变化。
博物馆与旅游在斯宅村得以结合,在骆东的坚持下越做越好。骆东喜欢画画,曾经学过美术,对于事物有着自己的审美。因此,民宿的整体风格古色古香、极具特色。这里共有23个房间,分为阁楼、里弄、北室三个部分,无论是小花窗的设计,还是阳台的搭配,都让住宿的游客能得到身心放松。
骆东坦言,自己对民宿经营其实不是很了解,2012年从民政局辞职后,骆东就一直生活在斯宅。随着美丽乡村的发展,文化旅游逐渐带动了民宿经济的发展。“大家出门旅游,需要吃饭住宿。既然游客来这边观光旅游,干脆就想办法吸引他们住下来,更好更仔细地感受当地的文化。”骆东如是说。“我以前的微信名叫城市记忆,现在叫乡村记忆。”骆东说,虽然自己是外村的,但民间艺术是共通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诸暨这一带的民俗民风,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做一点贡献。“我希望以后来裕昌号的游客,青年人可以看到古老文化的遗存和设计的精髓;孩子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古老文化的熏陶。”骆东畅想着。
近年来,斯宅村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农家乐和民宿经济建设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根据诸暨市政府的政策引导,斯宅村正在打造一个南线精品村,未来也将凭着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
王铮铮 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