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证码合一方便管方便用

嘉善创新方法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本报讯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量大面广,发起来难,管理起来更不容易;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虽信息较全,但相关信息不能直观可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嘉善县的做法是:推行证码合一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从4月24日正式推行至6月19日,全县已累计打印合格证348批(次)23370张,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日前,这一创举获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点赞,他认为该办法很好,值得全省农业部门学习借鉴。
  嘉善县是由农业部命名的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该县通过建立一支140多人组成的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开发基于智能终端和4G网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农安嘉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去年年底省人大通过《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明确要求启用农产品合格证后,我们就考虑如何将合格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结合起来,着手对追溯体系平台进行完善,融入了农产品合格证的内容。今年3月底省农业厅等3部门印发《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试行)》后,我们又在全县138家规模生产经营主体中推广这种模式,这些主体的基地面积约占全县规模种植面积的60%。”嘉善县农经局负责人沈小杰告诉记者。
  记者在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管理人员登录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后,选择“收获”选项,输入刚采收下来准备上市的小番茄品种、数量、需要的合格证数量等信息后,一旁的打印终端就开始吐出一张张证码合一的“嘉善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合格证上标注了产品名称、数量、生产单位、地址、联系电话、开具日期等信息,用智能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除了上述信息,还能详细查询到生产主体、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等信息。
  嘉善宁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G20杭州峰会食材供应商之一。公司负责人沈宝兴告诉记者,以前客户只知道“宁远”的蘑菇好,但品牌形象比较“粗犷”,现在有了证码合一的农产品合格证,信息更丰富、更权威,对于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很有好处。
  “这项制度最大的好处是便于管理,通过后台数据,各主体什么时间打印了多少张合格证,分别是哪些产品,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沈小杰说,由于使用方便,有利于营销,这项制度推广以来,受到当地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普遍欢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