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6月12日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车俊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部分来自涉农领域的省党代会代表,对报告中有关“三农”发展的内容尤其关注。
省党代会代表、安吉县溪龙乡女子茶叶合作社社长宋昌美——
推动产业融合 做强白茶产业
“车俊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跨界发展,增添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目前,我们合作社正围绕着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跨界发展的目标推进各项工作。”省党代会代表,安吉县溪龙乡女子茶叶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宋昌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入话题。
宋昌美领衔的溪龙乡女子茶叶合作社于2001年成立,2004年建立党支部,目前,党支部有正式党员14名、预备党员3名。“合作社从最初的不到100亩基地,发展到今天有核心基地3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茶叶种植基地2万多亩,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我们以党建来带动合作社发展,合作社的女党员不仅产业做得好,示范带动能力强,还积极参与村里的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提高了家庭地位,也提高了社会地位,赢得了公众赞扬,合作社的一位党员还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宋昌美说。
“习总书记到安吉调研时曾说过,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白茶为安吉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各地的茶叶产业发展都很快,安吉白茶也面临很多竞争,不进则退。目前,我们正在谋划推进产业‘接二连三’,计划建设一座面积2000平方米的文化展示馆,为茶园综合开发打好基础。”
“报告还特别提到要办好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省党代会报告专门讲这么一件很具体的事情,充分体现了省委对茶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对我们做茶叶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鼓舞。”
省党代会代表、金华婺城区黄碧垄村种粮大户陈建军——
期盼种粮农田有更多保障
在省党代会代表、种粮大户陈建军眼里,最关注的莫过于政府在粮食生产方面的举措。“报告专门讲到了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坚决守住粮食生产能力、粮食生产总量和地方粮食储备三条红线,这对我们种粮的人来说,就是一颗定心丸。”
陈建军是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黄碧垄村党支部书记、种粮大户、金华市嘉穗富硒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他告诉记者,种粮多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土地政策能保持稳定。“种粮的单位效益没有种经济作物好,所以经常出现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种粮大户往往显得很无奈。”陈建军说,他不担心粮食种不好,就是担心种粮的土地没有保障。“中央提出要藏粮于地,没有土地,粮食安全就无从谈起。”陈建军说,“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加强有力的举措,不仅要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还要管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防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让我们种粮大户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我们的后代能体面地与父辈接力下去,我们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才有希望!”
省党代会代表、永康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夏声广——
使命神圣 责无旁贷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名来自农业战线的代表,我深感自己使命神圣、责任重大。今后一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对接大农业,全方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省党代会代表、永康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夏声广如是说。
对已在农技推广岗位上奋战了30余年的夏声广来说,最让他关注的还是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问题。“当前农技推广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现象,面临青黄不接局面。”夏声广说。与此相对应,另一个让夏声广担心的是主体培育的问题。“现代农业要发展,就要有新型主体。据我们调查,目前永康市2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的平均年龄已接近50岁,大多还是外来户。解决未来谁来种田的问题,真的是越来越紧迫了,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能进一步加大主体的培育力度。”
夏声广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农业的规模经营。“从整体来看,我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流转率已不低,但集中连片的比较少。只有集中连片,并保持相对稳定,农业的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才能推行,也有利于基础设施完善和实用技术推广,农业的规模效益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希望党委、政府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采取一些更加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真正让农业成为体面的、让人向往的行业。”夏声广说。
省党代会代表、遂昌县北界镇苏村村党支部书记华素萍——
不忘党恩,建设美好苏村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开展地质灾害治理‘除险安居’行动,加强防汛防台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努力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对此,我感触很深,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和重视。”报告里的这段话,省党代会代表、遂昌县北界镇苏村村党支部书记华素萍是一个字一个字读给记者的。的确,说起这个话题,没有人比她更有感触。作为苏村村党支部书记,她亲身经历了苏村“9·28”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整个救援和灾后重建过程。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现在,经历了大灾难的村民终于开始走出这个阴影,安置小区建得很漂亮,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可以说,没有党的关怀,没有政府的支持,就没有苏村的今天。这次我特地带来了我们村灾后重建进展的一些照片,就是想让一直关心村里重建情况的省委领导放心。”华素萍说,她这次是带着父老乡亲的重托,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参加省党代会的。
华素萍说,报告里有一句话,“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句话让她体会很深。目前,村里正在制定今后三年的发展计划。根据计划,除了发展好蔬菜、水果等产业,村里还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我们一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这次省党代会精神,有信心、有决心把苏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不辜负省委对苏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