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喜迎党代会特刊

乡风文明润心田

——浙江农民获得感更强特别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唐豪  农民人均收入连续32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的浙江省,随着“两富”“两美”浙江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农家书屋改变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方式,农村文化礼堂凝聚起了村民的精气神……农村文化以丰富的内涵,不断为农民的生活添加幸福元素。
  腹有诗书气自华。浙江的农民,不仅在物质上日益富足,精神文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
传统文化,继承创新融入新时代
  “福也!”“好哇!”6月3日晚,常山县泓影山庄内发出阵阵喝彩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这场由常山县委宣传部和常山县文广新局主办的国家级非遗常山喝彩艺术展,现场表演了民间结婚、上梁等喜庆活动的喝彩,甚至吸引了来自阿根廷、印度尼西亚、韩国等9个国家的13名外国友人。
  来自常山县辉埠镇的越剧喝彩表演——《为文化金雄喝彩》,将越剧唱腔融入到喝彩表演中,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常山县委宣传部文化科相关负责人说,常山喝彩歌谣在该县具有400多年口口相传的悠久历史,新时期的常山喝彩歌谣传承人推陈出新,创作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喝彩歌谣,为新时期常山乡村文化发展添加了一把力。
  73岁的陈土根,是一位喝彩爱好者,他出生于天马街道大麦坞村,从小耳濡目染,对喝彩歌谣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山喝彩歌谣自2014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常山县开始着手重点推广喝彩歌谣项目。“现在政府很重视,喝彩歌谣也要有创新。”陈土根说,他准备创作出更具时代特征的歌谣,传承喝彩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喝彩文化。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喝彩歌谣是我省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省共有10项人类非遗项目、21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076项省级非遗项目。10多年来,我省不仅在传统文化传承推进方面硕果累累,而且在传统非遗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创造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乡村传统文化。
农家书屋,谱写书香农村新篇章
  “诗书非药能医俗,道德无根可树人。”在建德市大同镇杨柳畈大同书院的墙上,记者看到一幅书法作品。据书院院长汪国云介绍,这是书法家唐飞天参观完书院后留下的。
  大同书院是杭州市第二届十大“藏书人家”汪国云于2011年义务创办的纯公益性书院。“主要想让村民有一处休闲阅读的场所,丰富他们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汪国云对记者说。“书院对我的帮助,不言而喻。”家住大同镇的毛伟平说,“在没进入书院学习之前,我虽然爱好写作,但总是写不出满意的作品。”经过书院的学习,如今,他的作品《老屋》已在报刊上发表。
  像毛伟平这样有空就去书院、去农家书屋的村民在大同有很多。“农家书屋已覆盖大同镇溪口村、富塘村等34个自然村,”大同镇文化站站长傅庆玲说,“以前农闲时节,村民不是待在家中看电视,就是打扑克搓麻将,而如今,在大同镇,农民朋友一有空就到农家书屋翻翻杂志、看看书报,学技术长知识为自己‘充电’呢。”现在,大同镇农家书屋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时读书、看报、获取致富信息的好去处。据悉,全镇已建成34个农家书屋,配置有书柜、桌椅及各类图书藏书,每个书屋内都有科技类、文学类、少儿类等各类图书,为农民朋友“充电”提供了平台,农闲的农民朋友俨然成了“学技族”。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建成并逐步完善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据省文化厅介绍,浙江年均送书下乡200万册次,培训基层文化队伍10万人次,且规定每个农家书屋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图书不少于1200种、1500册,报刊不少于10种,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
文化礼堂,构建乡村文明新平台
  走进建德市大洋镇里黄村的文化礼堂,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立马抓住了记者的眼球——几位老人戴着老花眼镜,翻阅着书报和杂志,旁边还有两位老人手执黑白子,正在对弈,还有手握茶缸静静“观战”的观众……文化礼堂内的一幕幕,正是里黄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写照。“文化礼堂建成后,镇里和村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活动。”里黄村党支部书记黄永健说,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文化礼堂的活动中,去年里黄村专门斥资82万元,重新设计并翻修了文化礼堂。
  近年来,里黄村文化氛围越来越浓,相继成立了歌舞队、腰鼓队、象棋队、书法协会等,新改建的文化礼堂为村民文化娱乐提供了好场所。里黄村党支部原书记黄竹云对记者说:“现在文化礼堂里的活动很多,村民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变得更有文化气息了。”“礼堂的翻新,进一步完善了村里的文化设施,”黄永健说,“今年元旦,以‘大美大洋’为主题的大洋镇元旦文艺汇演也在我们村的文化礼堂举行。”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礼堂已成为我省农村传播现代文明的主要载体。到去年年底,我省已累计建成6527个农村文化礼堂,预计到2020年,全省将有1万个以上高水平农村文化礼堂,覆盖全省80%以上农村人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