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在陕西省渭南市举行。浙江省农机局负责人作典型发言。
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平安农机”建设为主抓手,全面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隐患查治、牌证管理等各项工作,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努力营造安全发展良好环境,为农业“机器换人”顺利高效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省农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2016年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86.9%和74.1%。
坚持考核引领,保障“平安农机”建设开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农机”建设,将其作为“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政府也将“平安农机”创建任务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部门层面,省农业厅将“平安农机”创建纳入对各市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体系,签订责任书。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机)部门按照省厅要求,层层落实“平安农机”创建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责任压力,保障“平安农机”建设顺利有序推进。
坚持协同作战,增强“平安农机”建设效力。主动加强与公安交警、安监部门的联系协作,借助力量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会战”,共同推进“平安农机”建设。一方面,会同公安、安监联合确定“平安农机”建设工作方案,联合推进“平安农机”建设,联合认定“平安农机”示范单位。另一方面,会同公安、安监联合开展农机安全检查,查治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全国率先探索警农协作机制,推进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建设,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动态监管新平台,目前警务联络室已覆盖全省81个市、县。实践证明,警务联络室在基本不增加行政成本的同时,有效整合了警农资源,是当前加强农机动态监管十分有力有效的手段。
坚持纵向到底,健全“平安农机”建设网络。持续深入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从点上抓起,在面上延伸拓展,建设打造一批“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示范村、示范乡镇和示范县,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广泛、纵向到底的“平安农机”示范样板网,有力推动了农机安全监理重心下沉、防线前移。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39个,其中部级26个,示范乡镇401个。在此基础上,坚持抓新不忘旧,按照“示范创建为起点、提高完善为过程、深化巩固为目的”的要求,经常性组织开展已建“平安农机”示范单位“回头看”,严格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平安农机”建设的质量和长效性。
坚持软硬兼施,夯实“平安农机”建设基础。抓“软”,即抓好农机安全软文化建设,每年举办农机安全生产月、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农时季节送安全下乡、节假日农机安全集中宣教、农机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农机事故应急演练等系列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和耐心细致的教育培训,营造人人讲安全、处处注意安全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民机手安全生产的自觉意识和技能水平。抓“硬”,即以硬手段抓好农机安全隐患查治,严防农机事故发生。除做好路查路纠、隐患排查等日常性工作,重点针对重点活动、节假日、农忙季节等重点时段开展集中性检查整治;针对薄弱环节开展集中性整治,特别是针对外省籍拖拉机事故高发的问题,多次开展专项整治,摸底排查营运情况,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管控经验和模式。
坚持政策扶持,加大“平安农机”建设投入。如在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中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平安农机”建设;出台高耗能农业机械报废补偿政策,先行将高耗能拖拉机纳入报废补偿范围,鼓励引导农户及时淘汰老旧、安全性能差的农业机械,消除安全隐患;争取将农机保险纳入省地方特色险种,推动各地出台农机保费补贴政策,扩大农机保险覆盖面和渗透力。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