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60年只做一件事

  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在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所取得的成绩,和他执着谦恭的品质密不可分。
  1933年,罗念生乘船横渡大西洋来到古希腊,进入雅典美国古典学院,修读雅典城志、古希腊建筑、雕刻以及戏剧等四门课程。
  罗念生的生活条件极为困苦,为了省钱买书,他常一天只吃两顿甚至一顿饭。有一天,在欧洲文学史的课上,教授提及了一种“冷门”文学:古希腊文学,并对此高度评价。这激发了罗念生极大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翻译欧里庇得斯的古希腊文作品《伊菲格涅亚在陶罗人里》。当同学们得知这个其貌不扬的留学生在做这么伟大的事情时,都赞不绝口。罗念生也不负众望,最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作品。
  1935年夏,罗念生返回祖国,立志要在古希腊文学上做出一定的成绩。抗战时期,在随时有飞机轰炸的日子里,罗念生从未放弃对古希腊文学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先后出版了《希腊漫话》《芙蓉城》等散文集,以及古希腊悲剧《特洛亚妇人》等翻译作品。
  翻译和研究古希腊文困难重重,内容深奥,典故繁多,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些没吓倒罗念生,他竟然默默地坚持了60年。
  令人感叹的是,罗念生在去世前,心里想的还是翻译《荷马史诗》的事情。按理说,罗念生早该翻译完了这部史诗,但是,他总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没有资格翻译,一直等了几十年时间,到晚年才开始翻译。遗憾的是,命运却不再给他更多的时间。
  从罗念生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坚韧不拔的执着精神,还有严谨谦卑的做学问的方法。
(摘自《生命时报》 姚秦川/文 2017年5月1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