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蔡秋良:稻花香里打造农耕“王国”

  蔡秋良的名字冥冥中似乎也和他现在的职业联系在一起。“这名字是我爷爷起的,寓意秋天的粮食,有期待收获的美好祝愿。可能是缘分吧,现在我就是和粮食打交道!”蔡秋良的幽默,让他原本枯燥的职业也变得有趣起来。
帮岳父种粮,走上“务农”路
  想要全面了解蔡秋良,还得从他的岳父嵇新荣说起。确切地说,是嵇新荣带他走进了农业这个“王国”。在德清洛舍镇张陆湾村,只要说起嵇新荣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他是该县有名的种粮大户,拥有一片千亩粮食生产基地,现在村里大部分的水田都被他承包了。“刚开始也不接触这个行业,都是岳父一个人在管理。”蔡秋良说,他结婚后,一直在单位上班,朝九晚五的工作,夫妻俩的生活过得十分幸福惬意。在蔡秋良的记忆中,那几年,岳父的水稻种植也还没成气候,种植面积也不大,只有几十亩地,一些地还是用来种蔬菜的。不过,渐渐地,很多村民都将稻田流转给了嵇新荣。田越聚越多,岳父终成千亩级的种粮大户。
  田地多了,光靠嵇新荣一个人自然忙不过来。“看岳父挺辛苦的,我有时间就帮他一起去田里干农活。”蔡秋良望着眼前的这片田地感慨万千,摊子大了,势必需要更多的人手来帮忙。蔡秋良思前想后,决定在管理上帮岳父搭把手。
大胆尝试,种粮添新元素
  从刚开始的帮忙到现在的全职“务农”,蔡秋良在这个农业“王国”已打拼了近十年。蔡秋良和岳父的农业版图越扩越大。说实话,从几十亩到上千亩的跨越,离不开嵇新荣勤劳苦干,也离不开蔡秋良的大胆尝试。
  “吃久了同一品种的大米,消费者也会腻,他们会去寻求口感更好的大米。”蔡秋良说,尽管近几年种植的大米品种也是精选的杂交品种,但吃久了之后,口感上感觉会变差,这势必需要蔡秋良和岳父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水稻的品质,选取更上乘的品种进行种植。
  “前年,我们试种了小部分富硒大米,效果非常好,有不少消费者从外地赶来买。当然富硒大米的价格也要比普通大米高很多,效益肯定要好一些。”在蔡秋良看来,大米走“高精尖”路线,不仅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蔡秋良介绍,对于人体而言,硒是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清除人体有害垃圾、促进人体健康、延缓衰老之功效,与普通大米相比,营养价值更高。
  除了尝试种植富硒大米,蔡秋良不断有新想法冒出来。“传统大米的种植方式还是比较粗放,我想发展体验式农业。”蔡秋良脑海中的体验式农业和现在的农产品采摘有点区别,他打算辟出一块区域,在水稻种植的季节,让更多90后、00后体验水稻种植或者小麦种植。“如果允许,在水稻种植的季节,还可以让孩子们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一起参与耕田、插秧、收割,享受劳动与收获的乐趣,让孩子们亲密接触农耕文化。”
陈健 沈海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