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唐豪 季颖
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浙江参展的各类茶叶,赢得了来自海内外客商的赞赏。获得赞赏的背后,是我省多年来对茶叶品种的优选优育、对茶叶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
优化品种结构,开拓广阔市场
在茶博会现场,一“片”来自火山口的茶叶——玉环龙额火山茶吸引了诸多观展者的目光。据龙额火山茶创始人林招水介绍,上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曾在玉环火山口遗址种过茶树,后来由于疏于管理和茶树老化等原因,茶园荒芜了。“2008年,我当选玉环大麦屿镶额村村委会副主任后,想到既然火山口曾经种过茶树,何不再试一试。”林招水告诉记者,当年下半年,他开始在火山遗址的荒山荒地上种茶树。由于不了解茶树的习性,再加上种植经验不足,到了第二年6月,近80%的茶树夭折了,没死的也长不大。“当时就觉得是品种不对路,所以改良品种迫在眉睫。”林招水说,为了育出适宜种植的茶树,他四处求学,聘请中国茶叶研究所和浙江大学专家到火山遗址实地考察研究。经过反复试种,引进“中茶108”茶苗,并运用嫁接技术成功培育出“火山一号”“火山二号”,火山遗址上的火山茶树终于种植成功。看着漫山遍野的茶树吐着的绿芽,茶人给它取名为“龙额火山茶”。
谈起此次茶博会,林招水用“创造历史”四个字来形容。“茶博会期间,我们接待中外茶客近千位,分发火山茶宣传资料5000多册,与数十位客户达成合作意向。”林招水说,此次茶博会为玉环火山茶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将是‘十三五’我省茶树品种选育与推广的主要方向。”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品种专家组组长、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陆德彪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面积逐年上升,目前已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70%。在此基础上,我省将根据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着力打造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茶树品种结构。“品种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茶叶生产适应消费需求的多样化。”陆德彪说,近年来,安吉县的安吉白茶、天台黄茶与龙泉市的“金观音”等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就是运用特色新品种撬开大市场的最好例证。
传承+创新,制茶独具匠心
绿茶、红茶、白茶等各类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茶叶在本届茶博会上纷纷亮相。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茶叶加工上,我省茶企在通过机械化生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同时,注重保留传统加工工艺,生产高品质的茶叶。
浙江天一茶业有限公司为本届茶博会带来了绿茶、红茶两个类别的天台山云雾茶。“茶博会不仅为公司展示产品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获得了与省内外专家、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公司负责人齐孝照告诉记者,公司原先使用的茶叶理条机是从衢州购买的小型理条机,茶博会上,通过与安吉白茶生产商的交流,才知道还有大型理条机,接下来,公司将逐步更新设备,完善生产线。
据齐孝照介绍,该公司在2015年引进了1条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机械化生产的绿茶,色泽绿翠、香气提高、外形统一、干燥度适中,茶叶品质有了新的飞跃;而在红茶生产加工上,他们采用传统加工工艺与机械化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制茶师傅把握好萎凋、揉捻、发酵等环节的“度”,通过机械完成具体的操作。“此次茶博会上,公司的绿茶、红茶都受到了客商的欢迎。”
对把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建德市里洪坑红茶茶园负责人林葆松有着自己的见解。“茶叶是有生命的,汲取古法制茶的精髓,结合现代加工工艺,根据温度、湿度的变化,把握制茶的步骤,这样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使茶叶品质更高。”林葆松说,此次带到茶博会上的茶叶,得到客商的一致好评。
据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总体上来说,浙江茶叶生产加工水平居全国前列,此次茶博会上展示的浙江名优茶全套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设备,吸引了众多茶叶生产商的关注,名优茶连续自动智能化生产是未来中国茶叶加工的发展方向。茶叶不仅是农产品,还能体现人文精神。接下来,浙江茶叶加工工艺不仅要向现代化看齐,研发高精尖的加工机械,还要传承传统的加工工艺,培养高水平的匠人,两者缺一不可。
护一片绿海,“泡”一壶好茶
“舟过新安江,鼻间皆茶香。清风吹绿波,壶中养心汤。”地处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交汇处的建德市梅城镇出产了一款好茶——千岛银珍。
千岛银珍的种植基地位于海拔500多米的洋程村。据浙江千岛银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再清介绍,公司采取生态有机的方式管理1600亩茶园,他们用修剪下来的茶枝、菜籽饼、羊粪等作为肥料,运用天敌昆虫、灯光诱捕及人工捕杀等生物、物理方法防治茶树病虫害,采用羊群食草结合人工除草,做到了生态、有机种植。张再清告诉记者:“本届茶博会上公司展示的有机茶吸引了大量中外客商,经过欧盟标准和美国标准认证的有机茶更是引来了众多外商,德国客商表示要考察公司的有机茶基地。”
参加本届茶博会,不仅让更多人知道了“千岛银珍”,也让他们对“千岛银珍”的日后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目前,我们正朝着建设最美茶园的目标迈进,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将茶园建设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茶园,”张再清说,“目前,基地已安装了病虫害智能化监控以及智能化灌溉系统,还安装了远程监控设备,建立了可追溯系统,同时扩大了山羊养殖,降低除草的人工成本和有机肥获取成本,生态循环系统已基本形成。”
在本届茶博会上,“千岛银珍”收获颇丰,“平阳黄汤”也借势大力推广其品牌。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平阳黄汤”推介会,吸引了正在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的大批茶商、茶客。“‘平阳黄汤’很不错,我们正在考虑相关的合作事宜!”北京行里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蔺玉洁说。“茶博会对茶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平阳县茶叶产业协会负责人谢前途说,“在此次茶博会上,我们不仅与全国8家茶商达成了合作意向,还学习到不少品牌茶的生产、经营理念。”谢前途表示,今后,平阳将进一步推广有机茶生产。
浙产茶叶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销售火爆。本报记者 叶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