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瓜菜种业特刊

种什么?吃什么?怎么干?

——看浙江种博会如何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报记者 葛勇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子无疑是源头。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首要环节,种子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提质增效作用非同凡响。
  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被誉为“长三角瓜菜种业第一会”的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下称浙江种博会),从品种田间展示、推介,到瓜菜品鉴、品牌推广,再到成果转化、种业论坛,以贴近农业、贴近农民、贴近市场、贴近消费的方式,诠释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义,告诉农民该种什么,消费者喜欢吃什么,种业发展之路该怎么走。
种什么?百里挑一选良种
  作为种植业乃至农业的源头,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足轻重,从只注重产量到品质导向,从资源消耗型到绿色发展,种业的关注点也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变化。
  推广绿色品种是种植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从2009年举办首届浙江种博会以来,连续九届采用田间展示和场馆交流结合的模式,为参展企业和科研单位、技术推广、种子管理等部门搭建了一个推广绿色品种的平台,通过“田头选美”,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技人员现场看禾、评审、选种,加快绿色品种推广,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每一届种博会,组委会组织各方专家,对展示的上千个瓜菜新品种,根据田间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数十至上百个具有绿色生态属性、适宜浙江省种植的瓜菜新品种,向农民朋友发布推介,可以说是优中选优、百里挑一。
  据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负责人介绍,所谓绿色品种,就是要求品种具有低资源消耗和高经济产量的生产特性,品种抗病虫性强,才能少施农药,最好兼具节水、省肥、耐旱、耐低温、耐高温、抗倒伏、适宜机械化作业以及低生物产量(如秸秆)等特性,综合能力强的品种,才能满足绿色生产的要求。
  最具代表性的是松花菜品种。这种看上去似花、其实是菜的蔬菜,因其甜脆爽口、青梗柔软、营养丰富,深得消费者的青睐。我省菜农过去种的大都是紧花型花椰菜。但自从种博会上展示、推荐松花型花椰菜后,松花型花椰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替代了原来的紧花型品种。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顾宏辉介绍,紧花型花椰菜品种虽然产量高,平均亩产可达3000公斤,但其品质差,市场销售不畅。松花型花椰菜具有省肥、抗病、口感好等优点,自种博会上展出后,颇受农民青睐。如今,在杭州、温州等地的蔬菜市场上,松花菜占据了90%以上的花菜市场份额,原先的紧花型花菜已难觅踪迹。“与前几届相比,今年我们选择发布推荐良种时,突出品种的绿色生态属性。”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负责人说,那些抗病性弱,需用大量化肥、农药的品种,产量再高也不会再被推荐。选择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良种进行推荐,目的就是要引导蔬菜产业向绿色生态方向集聚,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截至本届种博会,已累计展示各类瓜菜新品种1.1万多个,从中选择发布推介的瓜菜绿色品种400多个。
吃什么?舌尖上选品质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饮食观念正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食用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好品种,不仅要绿色、好种,更要品质优、好吃。“绿色生态品种,体现在品质上就是能让老百姓吃得满意。”浙江瓜菜种博会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在筛选推介品种时,产品品质是重要的考虑因素,重点挑选营养全、口感好、糖酸比适宜,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重绿色、提品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条主线。围绕这一需求,浙江种博会在做足品种绿色、生态文章的同时,注重产品品质的选择。从第六届开始,浙江种博会首创“舌尖上的种博会”,通过举办精品瓜菜品鉴会,让消费者现场品鉴、评定瓜菜的品质,让绿色优质产品零距离走近市场。
  鲜食型水果玉米,珍珠似的小番茄,美丽的西兰花,彩色瓤肉的西瓜,口感爽脆的苤蓝,生吃的水果辣椒和各种新奇特名品,每一场“舌尖上的种博会”吸引众多的消费者赶来品尝,场场人气爆场。
  去年参加过精品瓜菜品鉴的市民代表王大妈,对一种“彩虹西瓜”赞不绝口。这种瓜形玲珑美观,瓤色红橙、乳黄相间,瓜肉细嫩多汁,入口即化,中心糖度高达13.5%,深得王大妈的喜爱。她说:“自从品尝过后,就爱不释口,如今每次到超市去买菜,总要打听有没有这种西瓜卖。”
  今年“舌尖上的种博会”将以“九不一样”为主题,推出9个新奇特瓜菜产品,让参会代表和消费者代表品鉴,并以多种创意方式推介。通过消费者品尝、瓜菜创意表演、投票评比等形式,推选出一批品质好的瓜菜,促进瓜菜品种和品牌推广,让好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无缝对接。“舌尖上的种博会”迎合了时下消费者的生活理念,不仅给生产者提供了一个产品展示的平台,也从“舌尖上”指明了种子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消费者品尝的是新奇特瓜菜的味道、品质,背后推广的是瓜菜的品种和品牌,餐桌上的反馈意见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方向。
怎么干?种业论坛话创新
  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种业的竞争力。那么,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先驱,种业将如何快速发展呢?
  想行业之所想,急行业之所急,是浙江种博会的责任所在。去年,浙江种博会首次举办西湖种业论坛。论坛瞄准行业发展方向,关注行业热点,引导种业企业主动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种子产业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互联网+”风生水起,为顺应发展需求,优化种业管理服务模式,促进种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首届种业论坛聚焦“互联网+”新思维。阿里巴巴、京东、爱种网等三大农资电商平台与种子企业共议种业电商发展之路,商讨如何借力“互联网+”实现转型跨越。
  本届种博会期间,有关方面还将举办第二届西湖种业论坛。论坛将聚焦育种创新与蔬菜产业发展。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领导、国内著名蔬菜育种专家将作主题报告。议题围绕如何引导种业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发挥种业在农业供给侧的源头作用和科研体制改革的创新优势,推动满足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优势品种选育,促进种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发展,引领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除了种业论坛外,本届种博会还设立了浙江种业创新成果展,集中展示近年来浙江省蔬菜育种的最新成果,同时,12个农业科技成果将以路演方式重点推荐,66多个成果将现场展示,目的在于吸引社会资本投身种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专业品牌。
(本版资料图片由沈伟军提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