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畜牧兽医

消费升级 中高端土鸡“吃香”吗

  •   几天前,“浙江省禽类十大名品”评比活动结束,“振宁土鸡”以其出众的口感成功入选。然而,振宁土鸡杭州经销商潘保昌却是喜忧参半。他不知道,这个荣誉能否帮助振宁土鸡重现昔日的风光。
      说起振宁土鸡,“80后”“90后”或许不了解,可对许多上了年纪的“马大嫂”们来说,却是个顶呱呱的品牌。然而,曾经年销售土鸡约500万只的振宁土鸡,如今已不见昔日荣光,年销售量仅150万只,还不足原先的三成。“其实,这不单是‘振宁’一家家禽生产企业遭遇的尴尬。”省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这些年,浙江一些优质土鸡品牌如仙居鸡、宫廷黄鸡等,都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困境,甚至一些人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品牌企业已经倒闭。
      都说消费升级,可为何这些中高端土鸡却在市场上“吃不开”了?就此,笔者走访了不少业内人士,寻求答案。
    名鸡拔毛真假难辨
      杭州市体育场路36号,是振宁土鸡如今在杭州硕果仅存的一家专卖店,一天也只能卖出十多只鸡。
      早几年鼎盛时,振宁土鸡单在杭州就有12家专卖店。回忆往昔,潘保昌脸上满是落寞:那时候,一家门店一天就能卖掉150只至180只振宁土鸡,整个杭州一天下来就是一两千只。
      “我们的土鸡品种是宁海梅林鸡,肉质细腻,口味独特。”他说,加上振宁土鸡采用生态模式放养,鸡吃的主要是虫、草,再搭配些五谷杂粮作为饲料。“因为品质尤其好,所以一直很受老百姓认可,最贵的一种能卖到一斤128元。”“一些商户打我们的名号,卖的鸡十几元一斤。”潘保昌说,而他的正宗振宁土鸡要卖25元一斤,一下子就没了竞争力。许多消费者不明就里,买了假的振宁土鸡,觉得品质不行,振宁土鸡品牌也因此受到了冲击。
      这不是振宁土鸡一家面临的难题。浙江礼仕得禽产品专业合作社销售部业务经理朱秋珍表示,他们的仙居鸡也有同样的困惑。
      定位中高端的浙江土鸡越来越难卖,这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一些热销一时的土鸡品牌甚至已经销声匿迹了。
      “帮助家禽生产企业打好品牌,是我们畜牧部门今年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省畜牧局畜牧处处长黄立诚介绍,“浙江省禽类十大名品”评选活动是我省“农业品牌推进年”首场推介活动,目的就是要提高浙江名禽的市场知名度,让更多人知买会挑。接下来他们还要组织更多推介活动。
    根本在于练好“内功”
      根据省畜牧部门对省内多家世纪联华超市、农贸市场销售情况的分析,相较于今年1月,4月全省禽类产品销售量下降了接近九成。
      “一方面是受了去年入秋以来H7N9再度暴发的影响。”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副处长金良表示,另一方面,不少大型家禽企业的土鸡销售低迷,也进一步造成了浙产家禽销售不振的态势。“要改变这一局面,除了加强对杀白上市的监管,定点屠宰、冷链运输等环节的提升也迫在眉睫。”金良说,过去几年,省畜牧部门每年要投入2000万元扶持定点屠宰企业,包括提升冷链运输系统。“我们希望借此提高冷鲜鸡的品质,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对此,今年省畜牧部门正谋划改变以往的扶持方式,鼓励大型家禽养殖公司来经营屠宰场。“过去,大多屠宰场只是负责家禽的加工处理,对于冷链环节的管理投入力度仍然不够。”金良说,冷鲜运输的好与坏,直接关系销售终端的家禽品质,因此让更多大型家禽企业直接参与屠宰,可能会对产业有不小助力。
      重振优质土鸡品种,更离不开企业的内功修炼。慈溪市三北振慈禽业专业合作社便通过另辟蹊径,销量不减反增,年销售量已达到数百万只。合作社负责人范伟达说,他靠的就是“三板斧”:一方面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进行农超对接,并直接向餐饮单位供货,在这些市场打开后再逐步创建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早在2014年,“三北振慈”就建立了自己的定点屠宰场,保障冷鲜鸡产品的质量;同时,他还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如今他的土鸡产品价格从12元一斤到23元一斤都有,鸭鹅等其他产品齐全,这样一来更具竞争力。
      在范伟达看来,如今浙江的家禽企业正面临着一次大洗牌。谁能做好品牌,做好全产业链,做好冷鲜鸡的冷链保障,就能脱颖而出。 翁杰 高晓晓近日,在”浙江省禽类十大名品”评选活动现场,市民们正在抢购优质土鸡。本报记者 叶敏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