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季颖
近日,记者在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紫竹人家小区见到铁林港民间“河长”高轩峰时,他先拿出两瓶水给记者看。“你仔细看看这两瓶水,再闻一闻,对比一下两者的差别。”高轩峰说,“一瓶水发黑发臭,另一瓶水无色无味。这两瓶水是我分别在铁林港治理前和治理后留的,差别大着呐。”
作为铁林港的民间“河长”,今年69岁的高轩峰见证了河道“整容”的全过程。“我家东面这条宽不到8米、长约200米的铁林港,前些年河中时常可见小鱼小虾。”高轩峰说,2013年夏季,河水突然变得浑浊,并散发出阵阵臭气。“我们就向街道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2014年上半年,河道开始治理。”然而治理过程却是几经波折。
“开始,我们采用清淤、拓宽等方式进行治理,但治理工作遇到了阻力。”余杭街道治水办的鲁雅琴告诉记者,因为有些村民和住户在岸边种了农作物,清淤和拓宽工程需要清除岸边的农作物,部分村民不愿意。为解决这一难题,街道有关责任部门及施工单位与大家反复沟通,最终得到了他们的配合。
通过治理,河道水质明显好转。亲身感受河道治理前后变化的高轩峰,在街道征选民间“河长”时主动报名,决心要为治水尽自己的一份力。担任民间“河长”后,他成了河道治理的监督者和宣传者,为及时了解河道情况,每天到河边转一转已成为他的习惯;参与街道组织的“五水共治”宣传活动,引导周边村民、住户、商家等加入爱水护河队伍……“河道有界,管理无界。”高轩峰说。“由于整治不彻底,2015年春夏之际,铁林港水质再次出现黑臭现象,到了7月中旬,气味更难闻。”高轩峰说,7月15日深夜,他拨通了时任“河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楼秀华的电话。
次日,楼秀华组织街道各责任部门有关人员到现场查看,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治污方案,决心根治黑臭现象。“绘制河道治理‘作战图’,找准污染源,采取清淤配水、雨污分流、污水纳管等措施。”鲁雅琴告诉记者,针对铁林港水流不畅的情况,他们通过培植水下“森林”、投放有益菌等,恢复铁林港的生态系统,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如今,铁林港两岸铺上了4000多平方米的草坪,种植了树木,改造了河岸景观,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