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近日在湖州召开,省供销社主任邵峰在会上说,要把构建为农服务体系作为深入推进农合联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充分发挥农合联作用的主要抓手,并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合联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加快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转型期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供销社系统抓住推进“三位一体”改革、组建农合联的机遇,开展多形式、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农业服务,形成了由供销服务功能向多种服务功能转变,农资连锁经营门店向线上线下多元主体转变,农资供应为主向集农资供应、技术推广、产品流通、品牌营销、资金信贷等全产业链服务转变的态势。
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已累计建成现代农业服务中心30家、专业化服务组织170家、庄稼医院909家,年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示范推广面积300余万亩。智慧农资平台已覆盖全省三分之二的县(市、区),有700多家农资企业入驻。其中,台州市农资公司推出“全优保”服务,为当地西兰花、西瓜、葡萄、柑橘等生产服务,亩均节肥30%、增产15%-20%。
但是,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全面进入转型期:服务对象将彻底改变小农户为主的格局,全面形成合作社为主的新格局;服务供给将彻底改变行政化供给格局,全面形成市场化供给新格局;服务内容将彻底改变单一性服务格局,全面形成综合性服务新格局;服务方式将彻底改变孤点式服务格局,全面形成协同式服务新格局。
邵峰说,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服务不适应农民合作社及农民要求的问题可能会比较突出。我们要加快推进农合联服务体系建设,尽最大可能加速转型过程、缩短转型时间。
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应把握四个基本问题
邵峰认为,家庭经营的农业总是与社会化服务连在一起,这是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形式;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民合作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现阶段,对于浙江来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健全农合联为农服务体系的现实要求。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联动推进农业经营、农村金融、涉农管理等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县级涉农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合作社联合社、龙头企业为主导,乡镇农合联为中枢,合作组织、庄稼医院等为基础,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形成面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大服务格局。
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准确把握“服务谁”(对象)、“谁服务”(主体)、“服务啥”(内容)、“咋服务”(方式)四个基本问题。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象随农业经营主体变化而变化。伴随着农业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了农业经营的主要力量。因此,合作社应继续扮演服务供给者角色,为社员特别是传统农户提供服务;同时,合作社因不能满足家庭农场等社员的服务需求也成为了服务接受者,农合联就是因合作社需要服务而生。在农合联框架下,合作社是服务对象;而在合作社框架下,社员是服务对象。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当前,随着服务对象由农户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服务内容的变化,随着涉农部门职能转变及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服务主体将由合作社为主逐步向农合联及有关会员(各类联合组织)为主转变。改革后的县级涉农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合作社联合社、龙头企业(联盟)将成为县域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主导者,乡镇农合联将成为县域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中枢,合作组织、庄稼医院等将成为县域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因此,在推进农合联建设中,要强化主导组织,搞活中枢组织,夯实基础组织,并以合作机制将三类组织联结成利益共享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随农业生产、服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从农业生产看,过去提供高产生产方式的服务十分重要,而现在提供绿色生产方式的服务则更为重要;从服务对象上看,过去主要解决农户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解决起来不合算的事,而现在则主要解决合作社单家独社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解决起来不合算的事,对农户的服务继续由合作社为主提供。无论是产前服务,还是产中、产后服务,所涉及的内容都因服务对象由农户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的变化而有明显变化。总的看,在农合联框架下,农业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而农合联及有关会员(各类联合组织)、合作社等不同类型组织和不同层级服务也因服务对象的区别而分工越来越明确。
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主体的变化而变化。过去,多个服务主体呈点状分布,无序配置服务资源,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现在,多个服务主体按体系布局,合理配置服务资源,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协调。因此,要充分发挥农合联的协调作用,引导相关服务主体进一步联合起来,构建服务体系,合理配置资源,协调供给服务,努力取得供需匹配、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骨架”和“血肉”
邵峰说,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要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构建组成综合性服务的若干专业服务体系。要按照“先搭骨架、再添血肉”的要求,搭好专业服务体系的骨架,并不断根据服务资源的整合,添加服务功能的血肉。
——建设以庄稼医院为基础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组织县级农资公司、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股组建庄稼医院,健全以县级农资公司为龙头、庄稼医院为基础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
——健全以农民合作社为基础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发展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服务功能,增强农民合作社对农户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发挥农合联在整合服务资源、培育服务功能中的平台作用,将合作社联合社、行业协会、涉农事业单位、龙头企业等打造成为服务体系的龙头。
——构建以行业联合组织为依托的特色产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引导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以行业(产业)为单位组织起来,充实、健全或新建行业(产业)协会、合作社联合社、企业联盟等行业(产业)联合组织,构建以行业(产业)联合组织为依托的特色产业服务体系或行业服务体系。
——打造以品牌为引领的高档农产品连锁专营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市场细分,把高档农产品的流通从批发市场中分离出来,发展针对高档农产品的流通服务。以县级农合联或行业协会为载体,打造以地理标志为基础的农产品县域公共品牌;鼓励规模较大的涉农企业、合作社联合社打造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企业自主品牌,形成“区域公共品牌+县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按照“文化为先导、体验为基础”的要求,构建由社区商店“专柜”、农贸市场“专摊”、大中城市“专店”组成的连锁专营服务体系,形成“品牌引领+连锁专营”的高档农产品营销服务格局。
——拓展以批发市场为依托的普通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健全布局合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发挥行业协会、合作社联合社等组织的价格自律作用,避免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经营主体间的无序竞争。创新农产品流通业态,推广以物流配送主体为中心的“供货主体+物流配送主体+零售主体”模式的多种实现形式。有序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行“网上交易、网下配送”模式。
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机制
邵峰指出,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关键要育龙头、强基础、聚资源、促联结,建立健全有效机制。
强化县级农合联作用。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关键在县级、基础在基层。要强化组织协调,统筹推进乡镇农合联、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会员建设,引导他们参与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庄稼医院、专业服务组织等服务主体建设。要强化资源整合,支持有条件的农合联会员增加和增强服务功能,并按产业或专业组建合作社联合社、行业协会,集成会员服务功能,形成专业化服务体系。积极促进涉农部门职能转变和企事业单位改革,探索经营性服务职能转移和公共服务事项委托购买的有效途径。要强化试点探索,加快推广步伐。
强化服务龙头建设。要强化合作服务龙头建设,围绕增加和增强服务功能,引导农合联会员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合作社联合社,集成和整合会员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使合作社联合社成为专业性或综合性的服务龙头。要强化行业服务龙头建设,围绕形成某个行业全产业链的服务功能,引导农合联同行业各环节上的会员企业联合起来,组建行业协会,集成和整合会员企业的服务功能,使行业协会成为行业性的服务龙头。要强化企业服务龙头建设,引导具有系统服务功能或较强服务功能的企业或组织加入农合联,并与农合联建立长期战略协作关系,为农合联会员提供便捷、优惠的服务,使之成为企业服务龙头。鼓励农合联的行业龙头企业增强服务功能,为农合联的相关会员企业提供服务,使之成为企业服务龙头。
强化合作机制建设。要推进主体合作化,按照“越是基层环节的主体越要用合作制来组建,越要坚持普遍持股、均衡持股原则”的要求,积极推进服务主体的合作制改造,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参股改造基层供销社、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等服务主体,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加入农民合作社,形成服务供给者和服务接受者的利益共同体。要推进体系合作化,按照让农民合作社共享全服务链利益的要求,积极构建服务链不同环节上主体之间的合作制联结机制,努力形成“层层向上参股”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层层向下参股”的经营指导机制,打造全服务链的利益共同体。要推进投资合作化,发挥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的牵头和引领作用,筛选一批现代农业服务领域中前景较好、效益较稳的项目,引导农合联会员合作社和会员企业共同参股投资,打造合作制的服务主体和载体。
本报记者整理
今年春备耕期间,东阳市供销社方圆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工作人员忙着给全市各农资经营点配送化肥、农药等农资,保障生产用肥用药需要。 包康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