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畜牧兽医

生物发酵床技术,有哪些特点

  随着我省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也随之不断深化,养殖场(户)都朝着粪尿、臭气全部消纳的“零排放”方向努力,其中生物发酵床技术受到各地欢迎。近日,笔者对省内部分猪场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与大家分享。
不同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经过多年探索,我省的生物发酵床技术已发展出三种模式,带来的处理效果和成本都有很大差别。
  一、直接接触式生物发酵床。这是最早引进应用的模式,就是把猪栏挖深0.8—1米,加入垫料和发酵微生物,猪直接在垫料上生活,粪尿排泄在上面,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这种模式缺点:一是危及生活与生产。由于垫料温度太高,在高温季节对猪的生长、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如猪的生长速度减慢、哺乳母猪泌乳量减少等;二是减少养猪量。由于温度高,只能降低饲养密度,每头猪需要占地2平方米,比普通栏舍增加2倍左右;三是不便于消毒、翻床等清理工作。目前该模式有少量牧场仍在使用。
  二、双层非接触式生物发酵床。是丽水莲都区的猪场首创的模式,就是造两层楼,让猪生活在楼上,楼下堆积发酵垫料,粪尿排到发酵床里供微生物分解。与直接接触式模式相比,避免了对猪的高温危害,养猪密度可大幅提高。但缺点是栏舍造价高,造二层栏舍,只有一层能养猪,而且在底层翻动垫料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蒸发到上层栏舍,影响猪的健康,引起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三、异位式生物发酵床。这是江山市一个养猪场首先引进的模式,随后在全省各地推广,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模式。该模式就是在普通猪场边上新建一个生物发酵床处理间,把猪场的混合粪尿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发酵床处理间,再喷撒到垫料内处理。这种模式除了与猪群分开、可以多养猪等好处外,还有以下优点:一是占地少,按每头存栏猪0.5—0.6立方米的体积,处理间垫料深度可以在1.5米左右,污染处理的占地面积小于沼气工程的面积,与工业净化设施处理差不多;二是造价低,经几个猪场测算,每头存栏猪投资200元左右的土建工程和设备,比其它处理方式要省;三是操作方便,一个人就能处理5000头左右存栏猪的粪尿;四是处理成本相对较低。
  综合上述三种不同处理方式,异位发酵床是目前理想的模式。
不同菌种的比较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省内有多种微生物菌种应用于生物发酵床。
  一是江山市用产自福建的菌种,该菌种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7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对粪尿及垫料的分解能力强,挥发的总量也大,每年需要添加30%以上的垫料。二是价格高于其它菌种;三是总成本高,由于菌种价格贵,消耗垫料多,估算每头猪的处理成本22—25元,比其它菌种处理的成本高得多。
  兰溪市用产自上海的菌种。该菌种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6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垫料消耗少,业主用了半年只添加了2%的垫料。菌种价格明显低于江山用的菌种,处理1吨粪尿的成本在5—8元之间。
  丽水莲都区应用河南产的菌种,发酵温度也只有60摄氏度左右,但菌种价格比福建、上海产的更低。
  从上述三种不同微生物菌种比较,可以看到不同企业生产的菌种,其处理效果与价格差异很大,应选择发酵温度低一些、价格便宜一些、垫料消耗少一些的菌种。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需要跟进全程服务。生物发酵床技术对于没有使用过的企业是陌生的,需要有专门的生产企业或农技部门服务,生物发酵床技术涉及到工程基建、翻耙设备、垫料配比、菌种使用效果观察、垫料残渣处理等内容,需要综合服务跟进。调查中看到,莲都区畜牧兽医局通过承担农业部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项目,邀请一家生产企业派人专门指导服务,帮助搞基建,供应安装设备,供应菌种,指导养殖场正确使用,取得良好效果。他们还将开展统一采购菌种和木屑、砻糠等垫料原料,以较低价格采集原料;统一收集发酵后的残渣废料交给有机肥厂,使生物发酵床技术在全区全面应用。
  二、不同规模牧场的应用。目前应用异位发酵床技术的大部分是存栏千头以上大中型猪场(奶牛场),对于存栏100头左右的小猪场很少推广应用,如兰溪市现存1000余家猪场,80%以上是存栏200头左右的小猪场,而且这些场往往分布于村庄周边,对农村环境影响相对更大,需要用生物发酵床技术治理。从莲都的实践看,小规模猪场能正常应用发酵床技术,但更需要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支撑。
  三、成本测算。由于异位发酵床技术推广时间不长,各种原材料采购成本不一,造成各地的成本不一致。几个猪场经初步测算,处理一立方米粪尿成本需要5—8元,差异主要取决于菌种和原材料价格、发酵过程中的原料损耗量等因素,但对残留废料用作有机肥的成本回收因素未考虑在内,需要各地应用此项技术的牧场精确测算。根据淳安县一个猪场反映,如果自办有机肥厂,把生物发酵床残留的垫料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可与购入垫料的成本相抵。
  四、发酵床残渣成分的安全控制。应用生物发酵床技术会使粪尿及垫料的有机物通过发酵形成气体大量蒸发,留下质量较重的重金属元素,这是肥料专家担心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监测垫料的成分变化,才能掌握垫料的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何时超标等内容,为科学使用发酵床残渣提供依据。
  总之,生物发酵床技术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建议处于环境敏感、污染风险大的牧场可大胆应用,使我省畜牧业在建设美丽浙江的大背景下能健康生存发展。 戴旭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