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用了你的蜂箱,烂子和巢虫危害没有了!”“老哥,新蜂箱已经收到,马上就用。”……在一个名为“中蜂层叠式养蜂群”的微信群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蜂养殖爱好者畅聊着养蜂的经验和收获,而对被人尊称为“老哥”的周建慧来说,那几个圆圆的或者方方的蜂桶蜂箱,就是他33年来追逐农业科技梦的载体。
土蜂,又称中蜂,是我国本土蜂种。和意蜂相比,它更擅长在蜜源较为分散的山区采蜜,虽然产量相对较低,但养殖技术要求也不高,很适合低收入农户养殖。
“丽水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养中蜂,但蜂农普遍采用的活框饲养术弊端较多,非常容易引起烂子和巢虫危害,不仅对中蜂繁殖不利,且蜂蜜的波美度低,很难达到国家成熟蜜标准。”老家在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皂树村的周建慧,其实并不是专业养蜂人,却痴迷于钻研改进蜂桶蜂箱。
自1984年在部队开始接触养蜂起,周建慧一直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暗下决心,要凭科技之力解决中蜂养殖中的难题,让更多家乡人能尝到中蜂养殖的“甜头”。
高窄式蜂箱、高窄式改进型(继箱)、郎式箱、GN箱传统蜂桶……从普通养蜂爱好者到同行口中的“蜂痴”,周建慧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他选择的饲养地也从云南海拔1840米的哀牢山脉一路转战到浙江。“我养过东北黑、澳意等多个品种的蜜蜂,虽然之前没有任何科研背景、一切从零开始,但我不怕碰壁,失败了就从头再来,一点一滴积累实践经验。”周建慧说。
周建慧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他视为珍宝,因为里面凝结了他几十年的心血。“蜂箱圆格内径尺寸、圆格高度6-20厘米区间最为合理;底板巢门开在底板上沿,有利于工蜂清理巢底和圆格互换;蜂群往下不断繁殖延伸不断添加圆格,以保持下部空旷的发展空间,上部添加圆格子,有利于大流蜜花期采集储存蜜粉的需求,从而保证群势发展和采集产量的提高……”几十年经验得出的成果,清清楚楚地逐条列在笔记本里。“有一次我做蜂箱,锯刀割到了腿,离大腿动脉只有几厘米,医生说如果晚几分钟送医,就会有生命危险。”即使这样,周建慧也从没有动摇过自己的决心。
观察、分蜂、割蜜、检测蜂蜜波美度、对比……没有专业仪器,周建慧只能用肉眼观察,与中蜂爱好者们一起实验、总结规律经验。经过上千次实验,周建慧发明了全角装蜂机、多功能王浆机等设备,2016年,他研发的圆桶层叠式蜂箱还在中国养蜂学会、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蜂业科技与蜂产业发展大会上荣获蜂机具类三等奖。此外,周建慧发明的层叠式多箱体中蜂箱、一种多功能王浆机、一种蜂箱和中蜂饲养方法等都获得了国家专利。“中蜂所产的蜂蜜,每公斤最低价也在100元以上。”吴绍林是莲都区一家蜜蜂养殖场的负责人,自从采用了周建慧发明的圆桶层叠式蜂箱,每群中蜂的年均产量由过去的5公斤左右提高到了15公斤以上,而且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也更低,操作更灵活,蜂蜜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在周建慧的QQ空间里,有一篇《说明书——格子蜂桶》的文章,向所有好友公开,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以上为最初申请专利时的初稿,最后考虑放弃申请,以便于更好更快普及新养法,欢迎蜂友和厂家仿制销售,造福更多人”。对周建慧而言,这就是他作为一个养蜂人最执着的追求、最朴素的初心。 赵泰州 戴昕律
周建慧在制作蜂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