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早贵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生产大忙时节,为确保农民用种需求,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我省种子部门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发布主导品种、加强种子供需预测、强化市场监管等,全力推进春耕备耕生产扎实开展。
发布主导品种促春耕。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3月初,省种子管理总站根据我省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结合品质、产量、抗性等综合表现,遴选确定并公布了133个品种作为今年种植业主导品种,其中水稻19个、玉米10个、大豆6个,油菜等其他作物98个。同时加强宣传,通过浙江农业信息网、报纸等媒介,介绍主导品种的特征特性,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了解主导品种。
备足良种保春耕。早在2月底,我省就组织召开全省春夏播作物种子供需形势分析会,交流分析春夏播主要农作物种子的供需、质量和备种情况,加强种子余缺调剂,及时做好储备种子的动用管理,确保春耕供种安全。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备春播作物种子717.2万公斤,其中早稻421.84万公斤、玉米81.86万公斤、大豆210.07万公斤,加上各级储备种子,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
强化监管护春耕。针对春备耕时节,农民购种需求旺,种子流动量大等特点,我省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开展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经营单位资质、品种是否审定及品种授权情况、销售品种是否转基因品种等,严厉打击品种侵权套牌、未审先推、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对涉嫌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维护种子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技术服务助春耕。开春以来,我省种子部门早组织、早动手,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活动,利用下乡办班、现场指导、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提高农民科学选用良种水平;同时为提高精量播种水平,各地还为农民提供自留种子免费质量检测服务,为高产打好基础。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已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5期(次),种粮大户、经营网点和种业企业的代表等2450人(次)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