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创新模式农民得益

诸暨米果果小镇创新耕地利用模式加快产业融合

  □本报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近日,记者走进诸暨市山下湖镇解放村米果果小镇,只见一个集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园区雏形初现。虽不是节假日,但小镇还是有不少游客,火龙果种植基地、农特产品一条街、乡村记忆馆等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
  米果果小镇发展势头喜人,解放村村民心里乐开了花。在奇瓜异果种植基地,记者遇到了来自解放村的员工章建平。他对记者说:“过去我只种两亩地,种出的粮食蔬菜只够家人吃。现在耕地流转给‘米果果’后,就来‘米果果’当工人,除了每年有2000多元租金收入,每月还能领到3000元工资。”
  章建平收入增加,得益于“土地收益+赠送10%股份+保底收益”的土地合作模式。
  浙江米果果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照米向记者介绍了该模式的主要做法:解放村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再将这些土地统一流转给“米果果”经营,“米果果”给合作社10%的股份。“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户不但有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在2025年后的企业收益阶段,获得‘米果果’给合作社10%股份的分红。目前,解放村有1000多户农户享受到该模式带来的利好。”陈照米说。
  创新土地合作模式不仅让解放村村民得到实惠,也给“米果果”吃了“定心丸”。“用地有保障,公司可以安心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三产融合发展,打响‘米果果’品牌。”“米果果”副总经理陈强告诉记者,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从去年6月开始实施中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提升改造种植示范区,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有机生产技术种植果蔬和观赏类瓜果,并建立二维码追溯系统,应用物联网系统对生产进行全过程控制。在保证农产品品质基础上,“米果果”还大力开发火龙果深加工产品,研发火龙果酒、酸奶、精油等新产品。同时,“米果果”不断完善休闲旅游示范区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耕馆、农技培训基地等,使之成为人们拓展素质、学习农业知识的基地。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合作社社员成为股东,使“米果果”朝着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如今,‘米果果’农业基地生产的果蔬不用出小镇就能消化掉。去年,‘米果果’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盈利300多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近300个就业岗位。”陈照米说。
  记者从诸暨市农林局了解到,目前,诸暨已有越来越多种养基地像“米果果”一样,走上了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