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河姆渡镇五联村的90后章力晨,还在读大学时就因家庭变故,不得已继承了父亲的制茶事业,开始走上创业之路。5年后的今天,他经营的品牌“四明十二雷”已闻名遐迩,先后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义乌森林博览会金奖。最近,他被评为“2016年度宁波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大学还没毕业,就挑起了家庭重担
五联村的村民一直有种茶、制茶的传统,章力晨的父母也是地道的茶农,以茶为本,以茶为生,从最初一年只做几公斤茶叶的小作坊,慢慢发展成了一家规模化的茶叶公司。从小生活在“茶”的环境中,父辈们的言传身教,让章力晨耳濡目染,对制茶产生了独特的感情。
2012年,还在读大二的章力晨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虽然及时将父亲送到上海的大医院治疗,但父亲还是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家庭的突然变故,让章力晨不得不瞬间从一名大学生变成了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拿着父亲留给他的300多位客户名单,章力晨硬着头皮上阵,一个一个地给他们打电话,说明情况,希望继续得到他们的支持。镇村领导、亲戚朋友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介绍客户、推销茶叶,企业总算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
种茶制茶,是产业更是一种文化
章力晨接手父亲的制茶事业后,经常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打响茶叶品牌,让“四明十二雷”更有文化气息。带着这样的思路,他对“四明十二雷”这个品牌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章力晨在史书和相关资料中发现,“四明十二雷”不但从北宋开始就享有盛名,而且从南宋至明朝万历二十三年,都曾作为贡茶,历时300余年,前前后后有20多位皇帝品尝过,又与北宋进士晁说之、南宋丞相史嵩之、元朝两浙大都督范文虎、明朝孝端皇后、清朝著名史学家全祖望等历史文化名人颇有渊源。
于是,章力晨将此历史文化作为“四明十二雷”的卖点,精心包装,统一标识,建立公司网站,加大宣传力度,“四明十二雷”的制作技艺还入选为余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四明十二雷”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许多客户被“四明十二雷”茶叶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于是,这些爱茶之人也成了章力晨的好友,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品香茗、谈历史、聊人生。当然,除了宣传和包装,章力晨深知,产品的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为此,公司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指标,设计了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从茶树的施肥、灌溉到植保,从茶叶的采摘、加工到包装等环节,都进行质量监控,从而确保产品绿色优质。
回馈乡亲,带动农户共同致富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章力晨说:“在我困难的时候,乡亲们给了我很多帮助,现在公司经营蒸蒸日上,无论是个人感情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都应该回报社会,为乡亲们作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由于当地的村民大多以茶为生,于是,他就组织周边的茶农到公司的茶场参观,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引导茶农科学种茶;他参加浙江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宁波市优秀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班后,第一时间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茶农;他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种植、管理、生产、加工、质量的“五统一”目标,茶农采摘的嫩叶由公司统一收购,既解决了茶农在销售上的后顾之忧,又保证了他们的收入。
五联村村民徐伟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2013年开始,章力晨把一块离徐伟国家较近的100多亩茶山交给他管理,章力晨平时也会去看一看,了解茶叶的生长情况,并给徐伟国提供技术指导,徐伟国每年采摘的700多公斤鲜叶,章力晨也以合理的价格全部收购。“我都60多岁了,现在种种茶叶每年能增加3万多元收入,这一切都得感谢章总的照顾啊。”徐伟国由衷地说。 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