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种植业

浙江田野,春耕备耕热潮涌

  □本报记者 王美华
  春天的田野格外美丽。近日,记者来到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成片的油菜花泛着金黄,时不时能见到村民们田间劳作的身影。相似的一幕也出现在宁波市奉化区。“春节一过就开始忙起来了。”省优秀种粮大户、奉化区西坞街道石桥自然村的江辅德早已为农机具做了“体检”,为自家及周边农户提供翻耕开沟的服务。春耕备耕热潮涌动,浙江大地一片生机。
杭州:
派出科技服务小分队
  今年,杭州的春花作物长势喜人。由于前期气候适宜,小麦一类苗达 38%,比上年增加21%。油菜整体长势较好。基地蔬菜生长快、产量高。茄果类苗床苗和定植苗,长势良好,未出现冻害事件,为夏菜生产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杭州特色旱粮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如萧山鲜食豌豆、毛豆,临安小香薯,建德鲜食玉米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特色优质高效旱粮产业。2016年,临安小香薯种植面积1.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今年临安市小香薯面积预计达2万亩,产值预计突破2亿元。建德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后来居上,2016年面积达4000亩,年产值近2000万元,因新品种、新销售模式的推广,生产效益较好,预计今年面积可达5000亩以上。
  针对今年农业生产的新特点、新趋势,杭州市在服务春耕备耕上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包括做好政策宣讲、深入开展调研、抓好项目落实、做好指导服务、稳定基地蔬菜生产预期等。农业部门将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掌握春花作物苗情动态,帮助农民抓好春季作物田间管理各项工作;引导农民合理布局,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增产增收;进一步推进农机化工作;指导农民科学减肥减药,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新春科技助农服务月等活动,通过派出科技服务小分队、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等多种办法,开展面对面的技术咨询、培训和服务。
宁波:
“四早”行动护春耕
  为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宁波市着重做好“四个早”。一是早部署,落实政策宣传到位。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引,及早部署种植计划和作物品种布局,通过新闻媒体、农业网站、农民信箱、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结合“联企业、联基地、联大户”和送服务下乡等活动,积极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调动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二是早调度,落实农资农机到位。掌握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及早做好春耕农资和农机调剂工作,确保满足春耕所需。目前全市已准备6万吨化肥、1500吨农药、3000吨农膜、94.7万公斤农作物种子。春耕计划投入各类耕作拖拉机近5000台,其中大中型农田作业拖拉机2000多台,插秧机近2000台。三是早行动,落实科技服务到位。农业部门已组织300多名农技专家深入田头一线,面对面指导农户做好春花作物田间培育管理和今年的农作物生产布局,派出40多支农机维修服务队,深入乡村、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上门指导和帮助农机手全面检修调整、维护保养各类农机具5000多台(套),确保农业机械在春耕生产作业中处于良好状态。四是早监管,落实安全保障到位。农业执法部门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巡查力度。近期,全市已出动农业执法人员260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零售店130余个,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切实为春备耕生产保驾护航。
温州:
政策助推夯基础
  温州市今年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扶持资金将在去年基础上增加10%。2月下旬,该市召开春备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将通过宣传粮食产销政策、开展春耕绿剑护农行动、举办水稻高产创建培训班、举办春季大型科技下乡助农增收活动等,为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提供服务和保障。
湖州:
“五个抓”促春耕
  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打好基础,湖州市重点突出“五个抓”,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二是狠抓政策执行。在落实省规模种粮补贴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前提下,各区(县)相继出台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今年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标准不低于去年水平。三是狠抓示范创建。在全市开展水稻绿色高产示范方、高产攻关田竞赛活动,对成绩突出的高产示范方,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和1万元物质奖励,对成绩突出的杂交稻、常规稻高产攻关田按组别分别给予1万元、5000元、3000元的奖励。四是狠抓平台建设。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生产技术指导和管护,做好提标改造工作。五是狠抓提质增效。大力推进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等农作制度和稻田立体种养模式,扩大“千斤粮万元钱”高效发展模式覆盖面。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和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集成推广水稻高效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
嘉兴:
农资打假保春耕
  嘉兴今年春耕生产主要农资供应充足,春耕服务提前到位。市农业局组织农业骨干和农技专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采用下乡走访、田间指导、技术培训等形式,切实帮助农民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温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解决生产中实际困难。该市进一步明确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千方百计搞好春备耕生产。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以农药、肥料、种子为重点,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切实做好各项支农服务,组织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的春耕备耕“五送”服务月、产业技术团队“三联三送”服务月等系列活动,切实搞好春耕生产。
绍兴:
稳粮增效在行动
  今年绍兴市的春备耕生产有“三早一实”,即工作启动早、责任明确早、政策拟订早和为农服务实。全市农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为农大走访活动和稳粮增效行动,加强技术培训、生产指导。推广应用集“良种、良法、良器、良作”为一体的水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营造稳粮增效的良好氛围;财政资金也重点向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如嵊州市今年继续实施山稻种植补贴政策,对山稻种植农户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300元的种植补贴,鼓励农民充分利用新垦耕地、林下套种等种植多种旱粮;抓牢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管护和提标改造。
金华:
助农服务再升级
  金华市今年将加大财政支农补贴力度,稳定种粮农民收益预期。大力推广应用高产、优质、宜于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品种,大力推广早稻直播和晚稻平地集中供育秧模式、水稻“两壮两高”栽培等新技术,积极开展水稻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应用,深入开展粮食高产竞赛活动,深化粮食高产创建内涵和社会化服务范围,推进粮食均衡增产。积极推进春耕生产服务,全市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以“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春耕“五送”服务活动,切实帮助农民群众搞好春耕生产。
衢州:
科技注入增活力
  为力争完成今年粮食播种面积158万亩,粮食总产64万吨的目标任务,衢州市在落实粮食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基础上,挖掘早稻及旱粮生产潜力,稳定粮食复种面积。扎实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积极组织开展粮田农作制度新模式创新示范,研究探索“大棚西瓜(番茄、草莓)—水稻”“露地蔬菜—水稻”“黑木耳—水稻”等多种粮经结合模式,以及稻田养鱼、养鸭、养鳖、养鳅等多种种养结合、水田轮种旱作等新农作制度。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提升技术集成水平。大力推广超级稻品种,积极推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舟山:
推进社会化服务
  舟山市及早下达了2017年度中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耕地地力保护),市县(区)政府也出台政策,对粮油种植大户给予补助,对329国道和疏港公路沿线景观农业带建设继续给予每亩120元补助。同时,制定市级现代农机装备补助政策,重点补助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装备,加大力度促进结构优化。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种植面积。
台州:
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今年,台州市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突出“大稳定、小调整、增总量”的特点。重点抓好早稻、连作晚稻生产及以水稻集中育秧为核心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培育适度规模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同时注重挖掘潜力,包括抛荒整治、推广粮经轮作、推广“单改双”和发展旱粮生产等,继续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提高单产。
丽水:
示范推广促高产
  今年丽水市的粮食生产呈现了三个特点。一是找准突破口,层层落实粮食生产计划。抓住马铃薯主食化的契机,将扩大马铃薯生产作为粮食扩面行动的突破口。二是提高补贴标准,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市级继续安排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补助资金外,将增加以鼓励旱粮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农产品转为旅游地商品”专项资金支持。三是创建示范基地,落实绿色增产措施。预计今年全市旱粮基地面积和套种面积分别达到1.7万亩、0.85万亩,同比分别增加5%、1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