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不为生计,只因心怀抱负,远赴江西割松脂;45岁,不为财富,只因乡愁难舍,重返故土开办精品民宿。对于松阳精品民宿“松泰大院”的主人,来自松阳县竹源乡小竹溪村的何发富而言,生活并不是按部就班的程序,唯有梦想才是启动一切的精神按钮。
“松泰,既指松香、国泰民安,也暗指我的两个故乡:松阳县和江西省泰和县。”何发富自幼家境殷实,本不用为生计发愁,但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14岁的他决定启程前往江西打拼,“当时我漫山遍野割松脂,凌晨三四点上山,下午两三点下山,第一年就挣了300多元,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辛苦打拼5年后,何发富当上了小工头,接着又成立化工厂做起了松香生意,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他便一直投身于松香行业,干一行专一行的钻劲儿,令他的生意蒸蒸日上。
尽管在外打拼多年的何发富已积累了足够的财富,但他的心里始终惦记着家乡。2012年,松阳的乡村还没有形成民宿概念,即便农家乐也是寥寥无几,于是,何发富萌生了重返家乡修缮老屋、改建精品民宿的想法:“落叶归根,我打算60岁退休,所以对自己未来的住所也有了初步的构想——房间必须充裕,既能供自己休息,又能呼朋唤友来小住,空闲时还可以提供给外地游客小憩,一举多得。”
“其实最初的选址并不是小竹溪村。”何发富坦言,在改造“松泰大院”之前,他曾赶赴三亚、福建等多个气候风景皆怡人的度假胜地考察,也曾前往东北等观雪胜地选址,但最终还是决定回家:“心底的牵挂挥之不去。老家有儿时的伙伴和最亲切的乡音,走在路上,哪怕是乡亲们随口一声招呼都会让我倍感温暖踏实,这样的体验,在别处是绝不会有的。”
为了将老宅修建成一个可以“栖息心灵”的场所,何发富出资20多万元请来了浙江省旅游民宿专家做设计,边交流自己的想法边修改图纸。半年后,设计方案出炉,用何发富的话说,“物超所值”。根据这些细致入微的设计图,占地1700多平方米的老宅被改建成徽派四合院风格,辅以重檐飞角、雕花门窗、精致牛腿,颇具古韵诗意。
“松泰大院”分为上下两层,宅居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有厅堂,通风又透光,雨水通过水管汇集并流。二楼是“跑马”式设计,通廊环绕,镂雕精细的木栏杆隔扇装饰,客人既可以倚栏遥望墙外景色,也可以观望楼下迎来送往的热闹场面。楼的左侧还有一个开放式院落,里面有鱼池、树屋、茶厅,既能观日升月落,还能闻鸟语花香。在这里,唤醒客人的不是嘈杂的街市声,而是窗外虫鸟的啁啾鸣叫,令人瞬间忘记疲惫,重归自然。
为了让客人感受到“家”的舒适,15间客房的平均面积超过100平方米,且均设有雅致的茶室。配置虽具“五星范儿”,但“松泰大院”的定价却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400元起的房价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尽管前期投入了大手笔的改造,但开张迎客的第二年,这家在松阳当地声名鹊起的精品民宿便已经开始盈利。
随着小竹溪村摆祭等民俗活动的广为人知,近年来,前来这个小村庄游玩的客人也越来越多,然而客人多了,“松泰大院”的房间数却有限,怎么办?何发富便发动村民一起建民宿。乡亲们见识不多、不善经营怎么办?何发富又让“松泰大院”的资深员工每天抽出时间兼任“技术指导”,免费到村民家中给予指点和帮助,传授从打扫房间、接送客人到请专业摄影师拍照上网以拓宽客源的各种技巧。
现在,小竹溪村已经建起了13家民宿,床位逾150张。为确保入住率,无论是承接大型商务会议还是小型摄影团队,何发富都会向乡亲们的民宿推荐客源:“我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乡亲致富,大家一起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宜居。”
麻萌楠 朱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