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秸秆派上大用场

海宁市新塘村利用秸秆建“柴草动物园”,游客纷至沓来

  □本报记者 唐豪 通讯员 黄倩
  本报讯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海宁市马桥街道新塘村,参观该村的“柴草动物园”。在占地不大的柴草动物园内,一只只利用稻草、棕毛、麻线等编织而成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它们有的在低头吃草,有的在奔跑嬉戏……
  “一到周末,村里就很热闹,一些到周边旅游的游客得知我们这里有柴草动物园,都会来参观。”新塘村党总支书记姚强忠说,“有时候,周末要接待上百名游客。”
  据编织师傅周雪康介绍,柴草动物园内的动物是去年编的,共18件,仅稻草就用了250多公斤。“今年1月,村里开始编织新的柴草动物,目前已完成28件,使用秸秆1吨左右。”周雪康说,“院子里放的那条龙,全长16米,用了100多公斤稻草。”
  据了解,编织动物用的稻草基本上是村民自主提供的。姚强忠说,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里建了家“柴砖银行”,对农作物秸秆、废弃砖瓦进行集中处理和再利用。这样一来,田间的稻草堆不见了,露天焚烧秸秆的现象也没了,环境得到了保护,田园变得更美了。“柴草动物园的建造,使秸秆得到了进一步利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