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许建茹:掘金农业“新蓝海”

  •   □本报记者 杨凌紫 文/摄
      3月7日清晨,记者攀上建德市莲花镇齐平村石灰山,走进九仙石斛高山种植基地,看到大大小小的标准化种植大棚伫立林间,一株株“仙草”在大棚内长势喜人。在当地村民许建茹的奋斗下,曾经的荒地已变成了沃土。
      让人惊讶的是,几年前,许建茹还是当地公认的养鸡大户。从20多岁开始,她就和家人一起在村里养鸡,养殖规模由最初的500羽逐步发展到3万多羽,还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养鸡致富。靠着养鸡,当地农民盖起了新楼、开上了小车。口袋鼓起来了,但是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当时,莲花镇只有1万多人口,养的鸡却有200多万羽。一到这里,就闻到鸡粪臭,溪流又黑又脏,村民自己都不敢碰溪水。”许建茹意识到养殖业必须绿色发展。
      2006年,在莲花镇政府鼓励下,许建茹租了2亩地,从浙江大学带回几万株铁皮石斛种苗,搭起大棚,开始尝试种植铁皮石斛,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隔行如隔山,从养殖业跨行到种植业,许建茹面临重重困难:种植铁皮石斛技术要求高,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风险高。这些困难虽压得许建茹喘不过气来,但她没有退缩,一边打理养鸡场,一边参加铁皮石斛种植技术培训,跟随专家到田间地头实践操作。“每天忙得跟陀螺一样,恨不得自己能分身。慢慢地掌握了铁皮石斛的种植门道,种植规模也扩大到了上百亩,还创建了杭州九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注册了“九仙灵斛”商标。”许建茹说。
      2013年,建德市强力推进“五水共治”,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全面整治。许建茹积极响应号召,带头拆除了自家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房。“不心痛是不可能的。但我是党员,又是人大代表,作为土生土长的莲花镇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许建茹由此走上了二次创业之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了前几年的种植经验,许建茹顺利实现了转产。她积极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依托其技术资源优势,先后选育出“圣兰8号”“圣兰10号”“精品1号”等铁皮石斛新品种,并开展原生态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300亩高山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由于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日照充足,且灌溉全是山泉水,铁皮石斛的生长环境接近原生态,从而保证了“九仙灵斛”铁皮石斛的品质,产品一经推出,深受消费者青睐。
      铁皮石斛规模化生产后,许建茹又开始动脑筋,提高管理技术。她给基地大棚引进了物联网设备,实现全程智能化操作。“现在只需打开手机上的应用软件、编辑代码、发出指令,便能迅速、准确地实现调温、洒水等操作,这样一来,铁皮石斛可以在科学精准的控制下生长,品质、产量都得到了提高。”许建茹一边打开手机向记者演示操作,一边介绍。通过一系列提升发展,“九仙”铁皮石斛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亮,去年,公司收益达到500万元以上,种植基地吸引了5万左右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基地被评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许建茹本人也被评为“事迹最感人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杭州市劳动模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许建茹自己转产转业谋发展,不忘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她成立了建德市莲花镇康久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吸纳了50多户农户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周边农户可以入股拿分红,也可以到基地工作领工资。”许建茹说。更可喜的是,在许建茹的示范带动下,莲花镇不少养殖户也尝试转产种植铁皮石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莲花镇的绿水青山又回来了。
    许建茹在检查铁皮石斛生长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