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7月《丽水市加快推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三年行动计划》的正式出台,“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成为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的重头戏,而加快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脚步,也因此在丽水市不断提速。
从农产品到旅游地商品、从地域特产到知名品牌,一条条鲜明的转型升级之路,映射了整个丽水农旅融合发展的现在与未来。
“以旅促农”的产业新局
石斛月饼、石斛酒、石斛香皂、石斛唇膏、石斛面膜……在位于龙泉市西街街道周村的唯珍堂铁皮石斛基地,各种新奇的石斛精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如今不少人专程到我们这儿买石斛鲜条,我们的产品线也根据消费者实际需求不断延伸。”基地负责人吴纪贤说。
在丽水,农产品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营销变局正随着旅游业的壮大而悄然发生。“推进农旅融合能有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产生几何级的增长能量,实现农业产业的革命性转变,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丽水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丽水山耕”因此应运而生。这个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母子品牌”运行模式,实行农业企业子品牌严格准入和农产品溯源监管。“‘丽水山耕’品牌的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各个环节划分了生态、标准、物联等9个重要节点,通过科技手段确保产品的绿色生态安全,消费者只要用手机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直观了解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据丽水市农产品营销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有效促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以农兴旅”的乘数效应
越来越多致力于农业发展的人开始深刻意识到,即使是田间地头最常见的果蔬粮食,也同样能借旅游产业之力登上大雅之堂。
去年10月,2016丽水生态精品农博会上,参展的122家企业、1500多个产品中,70%的产品是旅游地产品,可以找到许多直观的农旅融合元素。
与此同时,展会上两台摆满各种丽水旅游地商品的“移动智能商店”,也吸引了许多市民的目光。消费者可以直接投币或刷卡自助购物,或是选择“配送到家”。“我在顺丰‘嘿店’买过‘丽水山耕’土鸡,还因此拿到了100元旅游券,趁暑假带着孩子到古堰画乡玩了一趟,很喜欢丽水的风景。”杭州市民周子晴说。
目前,杭州、宁波、丽水等地人流量较为集中的88家场所已经陆续设立“丽水山耕”农产品营销门店和智能售货机。
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多年从事缙云黄茶销售的缙云县轩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加入“丽水山耕”品牌以来,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
农业产业的发展,也为旅游业的兴盛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去年7月,以茶闻名的三溪乡首次推出了“勇士漂流”项目,令100余名当地村民获得了在家门口成功创业的机会。如今,三溪乡正致力于将黄茶精品园打造为示范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开发集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让更多茶农吃上“旅游饭”。
“农旅融合”的广阔视野
“农旅融合的过程中,丽水致力于培养农产品旅游商品生产主体,实施最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机制,提高农产品旅游地商品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产品旅游地商品创新创意开发,健全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营销体系,打造更具含金量的‘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样的设想正在成为现实。“丽水山耕”的美誉度根植于生态精品农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令企业与农民结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满足了旅游业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签订合同、分级分类、保底收购则为广大农户致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促进了丽水“三农”经济的繁荣蓬勃。
今年1月,《“丽水山耕”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到2020年,全市将力争培育“丽水山耕”品牌企业产品500个、产品加盟基地1000个,实现“丽水山耕”农产品销售额60亿元、溢价15亿元,将“丽水山耕”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精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以农旅融合为切入点,丽水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赶超的进程越来越稳健、越来越精彩。崔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