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农村如何卸下“甜蜜负担”

  近日,媒体制作的一张“彩礼地图”引起热议。图表显示,我国一些地区、尤其农村地区彩礼动辄高达十几万元,房子、汽车等更成为结婚标配。根据官方数据,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按此计算意味着农村男性需不吃不喝十多年才结得起婚。
  专家指出,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的原因首先是性别失衡,男多女少造成结婚成本急剧上升。如今这一情况并不乐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8(以女性为100),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3359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分析称,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导致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其溢出效应将给正常婚配带来巨大冲击,生活质量差、文化水平低的男性未来可能很难找到配偶。
  值得注意的是,在彩礼上涨的区域里,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和南部地区,贫困山区高于城郊村。例如,在新疆、甘肃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礼金最高达近20万元,甚至超过一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表示,虽然“越穷彩礼越高”的现象并非绝对,但贫困地区年轻女性外出打工等情况较多,流失的确更加严重,“男性很难娶到合适的媳妇,难度大了自然‘要价’就高”。
  不过,周立认为,高额彩礼现象是由多年来男女性别严重失衡、农村人口大量流出等历史原因造成,官方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现状,因此还是要从改变婚嫁观念入手,引导人们进行合理的生产与生活消费。
  改变现状的另一出路是优化农村创业就业环境。周立建议,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让农村更具吸引力,“使年轻人不仅在城市里打工,在农村也有就业创业的机会和空间,大家都不流出了,人口自然就会相对均衡一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便用不小篇幅对返乡下乡创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给予支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未来官方将鼓励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把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
  (据中新社 王恩博/文 2017年2月2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