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吃过我们临安的太阳米,听说是无公害大米”“早就吃过了,而且口感很不错”……近年来,在马大嫂们的谈话中,“太阳米”一词逐渐被提起,俨然成了大米中的“红人”。说起太阳米“走红”的经历,这要归功于临安太阳镇太阳村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起初,我父亲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00亩田地,种起水稻。”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梅芳说,随后,父亲陈元生凭着对种粮的一腔热情,不断扩大承包规模,并于2010年成立了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现合作社由7位种植大户组成,种植面积达2780亩。
水稻增产了,该如何销售?品牌定位是什么?陈梅芳打起了生态化经营的主意,她辞去稳定的工作,回家当起了农民。经过父女俩的努力,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合作社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开始尝试将粮食生产从单纯的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2011年,合作社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统一化、优质化、品牌化的经营模式,“杭州市首个从育秧到加工一体化的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也落户元生粮油合作社。同年,元生粮油合作社申请注册了“浙太”商标和“太阳米”品牌,“太阳米”以健康、无公害的高端姿态亮相市场,每公斤卖到10元至12.8元。“价格虽然比较‘高冷’,还是很受消费者青睐。”陈梅芳说。
这样的经营模式不仅让“太阳米”的品牌逐渐响亮,也为山区粮食产业化生产开辟了“太阳模式”,让当地村民尝到了甜头。“我原先只有20几亩田地,种水稻,但是收益不多。”该合作社社员沈国强表示,后来流转了300多亩田地,成为元生粮油合作社的一员,机械化、统防统治的操作模式以及绿色无公害的品牌让他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当然,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的目标可不止卖大米,他们还在稻田里轮作小麦、油菜等作物,套养牛蛙、泥鳅、甲鱼等水产,不仅改良了土壤,还带来了额外收益。
此外,陈梅芳还结合太阳镇悠久的耕读文化,建起了文化长廊,并与学校合作建立科普基地,也促进了“太阳米”的品牌宣传。“我想以后还会走观光农业发展之路,提升品牌效应,增加整体效益。”望着广阔的田地,陈梅芳心中早已勾勒出一幅蓝图。
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