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来到象山大徐镇海口村,这里有一个养虫基地,设在山腰的一块平地上。1000多平方米的钢架厂房里,地面上建有一排排的养殖池,每个池子三四平方米,高度只有20多厘米。其中的两口池子,覆着黑色的“土”,用小铲子一铲,下面全是密密麻麻蠕动着的黑褐色虫子。
基地负责人徐家增说,这是虻虫的幼虫,还在冬眠中。“这几天我们准备慢慢加温,让虫子苏醒过来,投入生产。”徐家增所说的生产,就是让虻虫吃掉厨余垃圾,把自己养肥后,变作养鱼用的鲜活饵料。“虫子食量惊人,长得也很快,只需一周左右就能养到3厘米长,就可以卖给养鱼企业了。而且其排泄物还是优质有机肥呢。”在小徐看来,小小的虻虫就是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宝贝。
徐家增说,象山养鱼业发达,家禽养殖场也多,对鲜活饲料需求量大。他经过试验发现,鸡吃了这种虻虫后,产蛋率和鸡蛋质量都有提升。养殖户对虻虫的需求量很大。
徐家增介绍,这种虻虫幼虫虽然在象山野外很容易找到,不过要养好,还是有诀窍的。厨余垃圾不能太湿,事先还要简单发酵,再喂给虫子吃。此外,种虫越冬保温也有相关的技术要求。
最近两年来,徐家增的养虫事业步入轨道。目前,养虫基地与象山农业龙头企业宁波七禾加百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当地大型养鱼企业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厨余垃圾处理——饵料生产生态链。该公司承担着象山厨余垃圾的处理工作。每天收集的厨余垃圾经过油水分离和粗略清理之后,送入基地喂给虫子吃。经过前期数月的试验,用虫子对厨余垃圾进行生态无害化处理获得成功,基地目前每天的处理量在4吨左右。近半年来,基地已向当地养鱼企业提供了数千公斤的幼虫饵料,用来喂养大黄鱼、鲷鱼等,效果非常不错。
加百列公司董事长柴宏辉对这个养虫项目的前景很是看好。他告诉笔者,目前象山城区日产厨余垃圾约20吨,这样的基地只要建几个,就可以实现“通吃”,“不仅成本低廉,高效环保,而且还有产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眼下,徐家增养虫在圈内渐渐有了名气。春节期间,陕西、湖南等地客户通过网络购买虻虫的种虫,每公斤价格千元以上。徐家增说,近日基地很快就能进入生产状态,到时候产量还会加大。
余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