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2月27日,农业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及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召开2017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暨农资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发布会。会上,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公安部分别对各级质监、工商、公安部门的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浙江省农业厅、甘肃省工商局、云南省质检局、山西省公安厅作了交流发言。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晓华在会上总结了2016年农资打假工作成效,并部署了下一步农资打假工作。他指出,2017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依法行政、打防结合、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浙江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在浙江分会场介绍了我省农资监管“四个抓”的做法。一抓案件查办。每年春夏秋组织开展三次“绿剑”集中执法行动和草莓、杨梅等专项执法行动。去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近 8万人次,同比增长44.6%;查获假劣农资近千吨,同比增长99.8%。二抓机制建设。加强部门联动、协同作战,农业“绿剑”、工商“红盾”、质监“蓝箭”三支队伍联合行动。注重系统联动、统一步调,全省各级农业执法机构上下左右一盘棋。深化检打联动、前移关口,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检和例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依法处罚。三抓诚信经营。坚持示范引领,指导省农资行业协会开展农资诚信示范创建。推进失信惩戒,创造性地出台了《浙江省农业投入品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四抓队伍建设。做到省有总队、市有支队、县有大队,实现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全覆盖。
全国会议后,林健东对我省农资打假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全省各地和农业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浙江实际,紧急行动起来,开展联合执法,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工作。要进一步发挥省农资打假协调小组联席会议的作用。要及时谋划、狠抓落实,认真做好2017年农资打假工作,落实好农业领域失信联合惩戒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