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缙云“南菇北移北扩”迎来开门红

  “洪恩果蔬合作社食用菌基地吗?我是方建勇。去年收益挺好,今年几个亲戚还想一起继续种,这次要首批生产的菌棒45万袋。”这些天,缙云洪恩果蔬合作社食用菌基地的张祝云接到不少这样的订购电话。他告诉笔者,2月份菌棒销售迎来开门红,目前已有100多万袋的菌棒订单。
  据介绍,缙云洪恩果蔬合作社食用菌基地是2014年在省农科院指导下创办的,近年来发展迅速,年生产量已从原来的180万袋增加到去年的近270万袋,且80%以上实现“北扩”销售。
  莲都区双溪镇双源村的谢朝阳在江苏昆山种菇已有10余年。早年从碾木屑到消毒、接种生产全是自己干,干得筋疲力尽不说,效益也不尽如人意。三年前,谢朝阳开始尝试从缙云洪恩果蔬合作社食用菌基地运菌棒去外省种植。这抱着“试一试”的决定却给谢朝阳带来了喜人的成效:菌棒生产的成功率提高了,还节省了成本,每年种5万袋菇,年纯收入可达10多万元。
  “这些本地直运菌棒生产出的香菇特别新鲜,很受当地百姓欢迎,他们宴席上每次都有一两道香菇菜呢!”在江苏张家港种菇的赵岳云如是说。
  对于缙云香菇菌棒“集团式”输出,有业内人士评价说:“缙云生态环境好,菇农利用本地绿水青山优势,开展‘南菇北移北扩’,成效明显,是很有益的探索。”
  “缙云本地香菇近年生产量在500万袋左右,比过去有所减少,但‘南菇北移北扩’发展较快,其效益弥补了本地的‘萎缩’。”缙云县农业局菌办负责人表示,现在缙云正积极探索生产转型方式,创新打造菇产业的“绿富美”。目前,缙云菌棒生产企业已从1家发展到3家,年生产量达500万袋以上。 蓝吴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