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做好农业品牌建设这篇大文章

——二论学习贯彻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擦亮浙江农业品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省委书记着重点题农业品牌建设,说明品牌在浙江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说明品牌建设仍是一块短板,亟需补齐。
  打造一个优秀的农业品牌,涉及生产过程把控,产品品质提升,农业文化挖掘,加工包装改进,营销策划宣传,等等,对整个产业链条都有很高的要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可见,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
  打造优秀的农业品牌,培育好主体是关键。在市场经济中,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是弄潮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果把主体看成是弄潮商海的鱼的话,那么品牌就是鱼身上的鳞片,只有鱼儿健硕,鳞片才可能在碧波中闪闪发光;鱼都病恹恹、弱兮兮的,鱼鳞连反射太阳光的机会都没有,谈何发光。无论是区域公共品牌、母子品牌,还是主体品牌、合作品牌,必须有主体的运作,各类品牌的创建、推广、提升才有了着力点。
  打造优秀的农业品牌,要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农业品牌建设而言,尤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当前,浙江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总体还比较弱小,政府更有责任在引导、扶持、规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我省不少地方出台政策,对取得中国名牌、浙江省名牌等农产品的主体进行奖励,说明这些地方已开始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但扶持、引导的方式可以更丰富些,力度可以更大些,领域可以更宽泛些。应从生产监管、市场对接、策划宣传、营销服务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更好地打造农业品牌提供服务和支持。
  打造优秀的农业品牌,更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和思维。农产品不是奢侈品,作为一个市场知名品牌,肯定要以产量为基础,质量作保证。浙产农产品受制于资源条件、经营理念等,往往精品不少,货源不足。众所周知,在工业上,有的知名品牌其实是一种标准意义上的品牌,品牌拥有者掌握标准,开展研发,可能连一家实体工厂都没有,或者说很少,绝大部分产品是委托加工、订单生产。这对浙江农业来说,是值得借鉴的。一个品牌的产品,可以产自各地;一个品牌的旗下,也可以包含多类产品。举个例子,比如某种大米,用浙江某品牌提供的种子,按该品牌的标准和工艺,无论是种在东北,还是长在湖南,甚至收获于东南亚,都可以是浙江某个品牌的大米。如此,就完全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乃至全球布局生产。
  农业品牌的文章很大,打造一个优秀的农业品牌,非一日之功。正因为难,才需要我们高度聚焦,合力共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