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杨凌紫
春节期间,象征福寿、吉祥、丰收的金华佛手成了俏销货,许多人购买这“讨喜”的植物,用来装点房屋或赠送亲朋好友。
过去,金华佛手由于分散经营、发展水平低,没有足够的实力打造强有力的品牌。而2001年金华市锦林佛手开发有限公司的成立改变了这一状况,10多年来,公司通过研发新品种、推动佛手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等举措,持续为“锦林佛手”这块金字招牌注入活力,使得金华佛手稳步“走出去”。
立足创新助推品牌发展
金华佛手素有“果中仙品,世间奇卉”之美誉,其果形如观音纤手,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极富观赏价值,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是金华佛手种植的鼎盛时期。然而随着种植量的持续增加,市场接近饱和,加之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佛手行业一度陷入发展困境。“为了突破‘瓶颈’,我们把创新作为助推品牌发展的动力。”锦林佛手文化园办公室主任邢燕说,一直以来,“锦林佛手”尤其注重新品种开发。“锦林佛手”品牌创始人张锦林用10年时间打磨,于2006年推出了第一个新品种“千指百态”。它具有树形紧凑、枝杆无刺或少刺、丰产、易于盆景包装和远途运输等优点,经过农业部为时3年的严格审查,最终获颁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这是金华佛手行业的第一张植物新品种权证书,“锦林佛手”品牌也因此“一炮而红”。
此后,“锦林佛手”研发团队再接再厉,陆续培育出“招财”“金玉满堂”“锦上添花”等多个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都非常优异的佛手精品,这些自主研发的特有品种,形成了“锦林佛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锦林佛手”还对佛手进行粗加工和深加工,生产出一系列新产品,提升品牌的内在价值。“布艺香囊、蜜饯、精油皂、唇膏、香水……针对佛手温而无毒、气味芳香,有醒脾开胃、疏肝解郁等多种功能,其根、叶、花、果均可入药的特点,我们将其加工成各式各样的产品,并多次创新其外包装。最终销售价格定位在几十元到近千元不等,能够满足多种消费层次、多个年龄段的需求。”邢燕说。据了解,目前,“锦林佛手”拥有5个深加工系列产品,8个佛手养生茶类产品,以及诸多相关工艺品。
凭借着“实打实”的品质,“锦林佛手”连续15年获得浙江省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公司注册的“金华山”牌佛手被认定为“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城市和地区,出口量占全省出口佛手总量的95%以上,年销售产品达 6万-10万盆,系列品牌产品销售收入达1600万元。
农旅结合增添品牌魅力
近年来,随着金华佛手产业逐步壮大,“锦林佛手”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挑战,“锦林佛手”也加快了品牌文化建设,不断提升软实力。
2012年,“锦林佛手”在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建立了锦林佛手文化园,依托现有的佛手种植基地,以独具特色的佛手文化搭桥,开创具有自身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项目,促使农业和旅游形成合力,既为农业品牌增添吸引力,又带来旅游经济和农业经济双丰收。
据邢燕介绍,园区占地300亩,融入了金华地方传统文化及明清古建筑,共分为佛手文化展示区、佛手栽培生长区、佛手产品展销中心、旅游休闲体验区、艺术家居创意区等多个景区,集农业现代化生产、博览示范、科普教育、农业观光旅游等综合性功能为一体。其中,园区内的佛手文化展示区,配备了佛手养生馆、佛手书画院、佛文化禅修舍、佛手茶道舍,游客可在此观赏佛手,品尝佛手丝茶,挥毫泼墨,了解佛手的历史文化。而在以现代科技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观光区,游客可通过参观,学习金华佛手无土栽培种植技术、智能化种植中心以及立体水培蔬菜等。
为了进一步扩大知名度,锦林佛手文化园多次开展品牌营销活动,利用各大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去年,园区先后举办了‘二维码大作战’‘吃西瓜大赛’‘萤火虫主题活动’‘金华首届灯光音乐节’等趣味性活动,前来游玩的游客们不仅可以观赏到浪漫的景色,还有机会获得精美的佛手礼品,活动几乎场场爆满。”邢燕说。据悉,2016年园区累计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农、旅两项的总收入已达1800多万元。
2013年锦林佛手文化园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文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5年,经浙江省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文认定,又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除此之外,锦林佛手文化园还是浙江省金华佛手标准化生产推广示范基地、浙江省现代农业两区精品园创建点之一,为金华市特色乡村旅游再添了一张新名片。
如今,通过生产、加工、旅游三大产业联合运营,“锦林佛手”还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带动佛手种植面积6019亩,解决了2000余人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