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军 唐豪 季颖
浓浓的“年味”,离不开物质的丰盛,更离不开文化的丰富。今年春节期间,我省各地利用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摆上了乡村舞台,奏响了文化过年交响曲。
溪头村:龙灯胜会“闹”新春
2月1日正值大年初五,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溪头村文化礼堂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下午1时18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上龙灯胜会开光祈福大典在此拉开帷幕。大典现场人山人海,鼓乐齐鸣。在请出龙首上香祭拜之后,300多名青壮年村民将300多米长的板凳长龙舞得威风堂堂,龙首在先,龙身在后,沿街穿巷,绕镇游舞。记者在现场看到,板龙让众多村民和外地游客纷纷驻足围观,并争相拍照,留下龙灯胜会这份珍贵的新春记忆。
据村党支部副书记楼则说介绍,河上板龙始于南宋年间。板龙问世后,逐渐形成了气势宏大的“龙灯胜会”。如今,龙灯胜会已成了当地百姓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节庆活动。
“从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到化灯,今年的龙灯胜会要从正月初五一直‘闹’到正月十七。”楼则说告诉记者,这已经是第三年在村文化礼堂举办龙灯胜会开光大典了。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溪头村于2015年投资40多万元,将原来的村委会办公楼改建成文化礼堂。自此,龙灯胜会开光大典正式“落地”于此。
除了举办“龙灯胜会开光大典”,文化礼堂平时的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6月6日,组织本村妇女包粽子”“9月20日,组织村民观看爱国主义电影”“10月19日,组织村民观看人文河上品牌文化艺术团专场演出”……记者随手翻开溪头村2016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档案,那里记录着当年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
“文化礼堂一年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12次。这些活动深受村民的喜爱。”楼则说介绍道,近几年,村里还配套建设了文化长廊、农家书屋、板龙展陈馆等。如今,村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村里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里黄村:越剧表演引喝彩
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午后,建德市大洋镇里黄村文化礼堂座无虚席,连走道上都站满了人。
锣鼓声起,值时、值日、值月、值年四功曹缓缓出场,奉王母娘娘之令赴四方提调诸路神仙赶赴蟠桃会……一出人们熟悉的“蟠桃会”拉开了为期三天三夜的越剧表演序幕。精彩的表演,不时赢来村民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据里黄村党支部书记黄永健介绍,里黄村文化礼堂的前身是村大会堂,建于1973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处于荒废状态。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中,里黄村于2016年斥资82万元,聘请设计团队按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标准对大会堂内部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实施改造工程,改造工作于当年底完成。
近年来,里黄村文化氛围越来越浓,相继成立了歌舞队、腰鼓队、象棋队、书法协会等,新改建的文化礼堂为村民文化娱乐提供了好场所。正在礼堂看戏的里黄村原党支部书记黄竹云对记者说:“礼堂改造得好啊,现在村里的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了,村民生活也越来越舒适了。”“礼堂的翻新,进一步完善了村里的文化设施。”黄永健说,“今年元旦,以‘大美大洋’为主题的大洋镇元旦文艺汇演也在我们村的文化礼堂举行。今年,我们还计划在礼堂内设立村图书馆,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景山村:登高望远“开门红”
农历正月初八(2月4日),坐落在海拔500多米山上的杭州市富阳区常安镇景山村,正在举办为期三天的“登高望远,五谷丰登”——常安镇“开门红”民俗农庆活动。
此次农庆活动的节目是由常安镇16个村的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有舞蹈、歌唱、武术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大田村的扇子舞《江南诗韵》温婉动人,礼门村的印度桑巴热情似火,横槎村的女声独唱《人民广场吃炸鸡》现代摇滚,安禾村的民族舞《多嘎多耶》独具韵味……一个个丰富多彩的节目让人回味无穷。
据景山村党支部书记孙王冲介绍,景山村根据“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原则,把原有的大礼堂改建成文化礼堂,并建起文化长廊。同时,注重挖掘村里的生态文化,让文化礼堂接地气、有看头。“作为一个高山村,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村民的文化生活单一。这几年,村里借助文化礼堂开展各项活动,通过文化长廊展示村里的历史、故事,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了,邻里之间、干群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了。”孙王冲高兴地说着这些年来村子的变化。“在新的一年,村里将发挥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发展文化经济,不仅要建设好文化精神家园,还要把走出去的村民吸引回来。”孙王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