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创业

“上海白领”回家帮父亲养鸡

龙游一对父子的大山情

  海拔600米的山上,搭建了一幢农舍,四周的山坡上种着红豆杉、松树、油茶树,梯田里种着萝卜、青菜、大蒜等蔬菜。“这些蔬菜是拿来喂鸡的,土鸡放养在另外几个山林里,白天它们漫山遍野跑,是看不到的,到夜里才捉得到。”近日,在龙游县石佛乡一个叫天井岩的地方,深山养鸡的“上海白领”尹超告诉笔者,今年春节期间估计能再销售2万只土鸡。
  缘何放弃“上海白领”的好工作,回家乡养鸡?“最初的想法是帮助父亲打理农场,增加收入。如今,我是爱上了这山这地,搞农业还是有奔头的。”尹超说。
  尹超的父亲尹耀昌是龙游县石佛乡上溪村村民,曾经在龙游县溪口镇办造纸厂。“我最初也是种田的,一直对农业有感情。”在办造纸厂的过程中,尹耀昌见村里的山林被农户承包后,山上的树被砍得所剩无几,就有了承包山林的念头。
  2007年,一个村民将500亩山林转包给尹耀昌。尹耀昌干脆又找了其他农户,一下子承包了4300亩山林。
  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后,尹耀昌关停了造纸厂。“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我承包的山林,就回家种树了。”尹耀昌介绍,那几年,他陆续在山上种了20万株红豆杉。为了打通通往高山上的路,他花费巨资,用了两年多时间,修了5条3公里长的沙石路。“现在,第一批种下的红豆杉已有3米高,碗口那么粗。后来,我又种了20万株曼地亚红豆杉,1100亩山茶树,还有上百亩甜橘柚、50亩蓝莓。”尹耀昌说,由于种树的周期长,产出慢,2012年,他开始种蔬菜、养鸡,目的是增加农场收入。
  而儿子尹超,这名风风火火的“新农人”,此前已经在繁华都市上海生活了9年。从高中开始,尹超便离开上溪到上海读书,后来顺利考入上海理工大学。毕业后,他在上海一家国企找到了稳定工作。“我在一家印钞厂上班,月工资4000多元,还包吃包住,福利相当不错。”尹超说,工作了几年,看到父亲在大山里辛苦忙碌却没赚到钱,心里就萌生了辞职回乡帮助父亲打理农场的念头。
  去年3月,他和相恋多年的女友朱姝一起,正式告别上海,回到老家,开启了隐居深山、专心务农的生活。“在大都市里的生活,仿佛一眼就看得到未来,做农业也许是个更大的挑战。”他说。
  从此以后,尹超开始深入了解农场的运作,也将自己的很多理念注入到农场经营中。在这个大农场里,尹超什么活都干,养鸡、种菜、摘果子、接单、送菜……他风风火火,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他的农场客户,很大一部分是朋友圈的好友,他还经常组织烧烤、露营等各种派对,邀请大家来感受农场的生活与环境。
  偶尔有闲暇时,他会和上海的朋友进行视频聊天,发出感慨:“晚上8点钟的都市和8点钟的农场,一个上海,一个上溪。一字之差,两种生活。不知有多少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奋斗,同样不知有多少年轻人为了农业甘愿投身农村。”“现在看来还是养鸡比较赚钱。”尹超说,2014年,他父亲在山里放养了8000只鸡,因为没有打开市场,差一点卖不掉。还是他带上海的朋友来山里玩,上海人吃了,觉得土鸡不错,就带回一只,渐渐地又让其他朋友知道了,就打开了上海的市场。“我的微信圈有3000多位好友,2015年的5万只土鸡基本靠网络销售。” 尹超说,为了保证新鲜,对北京的顾客,他用航空快递送土鸡,确保第二天送达。目前,他还与杭州、衢州的几家宾馆酒店合作,天天配送土鸡,“2017年,计划与附近农户合作种菜养鸡,将事业做大。”
程志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