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冬日的下午,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的小火车又载着一批游客到达了终点站。下车后,大家走进不远处的鲁家木艺文化中心,一顶金光闪闪的花轿惊艳了所有人。
这顶十六抬雕花木轿表面贴的是24K的金箔;轿顶中央是全比例缩小的北京天坛祈年殿,四围各有一座“四柱三间七顶”格局的牌楼,顶部外围雕刻着56只彩凤;轿厢两壁雕刻了“百子图”“八仙过海”“二十四孝故事”“穆桂英挂帅”等图案,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花鸟图案细腻自然。它的设计制作者,就是鲁家村引以为傲的老木匠——郭金贤。
在木匠中,有种说法叫“千工床万工轿”,这顶花轿就是名副其实的“万工轿”。郭金贤说,这件作品浓缩了自己近50年木作技艺的精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花轿,2016年10月,这项万工轿木作技艺被列入安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企业想在当地打造婚庆一条街,唯独缺了一顶中式花轿,便辗转找到了郭金贤。为了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十六抬雕花木轿,老郭到宁波、上海等地参观曾到法国巡展过的“万工轿”,买了很多古建筑木工雕刻类书籍挑灯夜读。
可是,当老郭把设计图交给企业时,项目却没能如约启动。为了给自己和后人留下一件值得纪念的精品,郭金贤决定继续制作花轿。选用的是优质的花梨木和香樟木,每一道工序都采用最传统的榫卯、穿榀、斗拱等木工工艺来做,光雕刻就运用了镂空雕、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手法。
历时三年,先后投入70多万元,郭金贤终于在2013年完成了这顶重达600多公斤,长1.92米、宽1.86米、高3.65米的花轿。“谁是最乐工匠心,欣喜若狂佳器成。斧凿今生意未尽,还须来世入班门。”郭金贤对木作的热爱从他写的这首小诗中能窥见一斑。17岁跟着父亲学手艺,30多岁带着10来个徒弟走村串户做木工,到现在有了自己的“鲁家精一木工房”,郭金贤这辈子只做一件事。
前两年,郭金贤为格鲁吉亚首都建造了一座直径15米的仿古八角亭。如今,安吉当地的多个公共场所和景区内都能看到他的作品。最近,郭金贤又琢磨上了一件事:打造两顶四人抬的花轿放在鲁家村里,让游客可以坐进花轿体验一把。
这两天,“鲁家精一木工房”已经迎来了首批木工爱好者,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可以在这里进行木艺DIY,在郭金贤的指导下,做一些筷子、小木马、小凳子等木工作品。让老郭欣慰的是,毕业于杭州商学院的小儿子如今子承父业,也跟着父亲学起手艺,还运用电商平台将父亲的传统木作搬到了网上。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