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种业

推介两个马铃薯品种

  •   “中薯3号”和“东农303”是我省马铃薯主导品种,也是我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现介绍如下。
    中薯3号
      该品种在1996-1997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01公斤,比对照“郑薯4号”增产39.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96公斤,比对照“东农303”增产27.84%。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早熟品种,出苗后生育日数67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50厘米左右,单株主茎数3个左右,茎绿色,叶绿色,茸毛少,叶缘波状。花序总梗绿色,花冠白色,雄蕊橙黄色,柱头3裂,天然结实。块茎椭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单株结薯5.6个,商品薯率80%-90%。幼苗生长势强,枝叶繁茂,匍匐茎短,日照长度反应不敏感,块茎休眠期60天左右,耐贮藏。田间表现抗花叶病毒病,不抗晚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土质疏松、灌排方便地块,忌连作且不能与其他茄科作物轮作。2.播前催芽,施足基肥,加强前期管理,少施追肥,及时培土中耕,促使早发棵、早结薯,结薯期、薯块膨大期需及时灌溉,后期防茎叶徒长,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水。3.种两季地区,春季1月至3月中下旬播种,播前催芽,地膜覆盖可适当提前播种;秋季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整薯播种,播前用5ppm赤霉素水溶液浸泡5-10分钟后用湿润沙土覆盖催芽,防止烂薯,10月下旬至12月初收获。4.亩栽密度4500-5000株;留种田亩栽密度6000-6500株。5.种两季地区留种时,春季适当早收,秋季适当晚播,注意及时喷药防蚜,并严格淘汰病、杂、劣株。晚疫病多发区要加强防治工作。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马铃薯种植地区种植。
    东农303
      该品种单株产薯0.4公斤左右。春播,每亩产薯1800-2000公斤;秋播,亩产薯900-1000公斤。
      特征特性:植株直立,茎秆粗壮,株高45厘米左右,开展度40厘米×50厘米,分枝中等,叶绿色,花白色。结薯集中,且部位高,易于采收。薯块外观好,卵圆形,表皮光滑,淡黄色,芽眼浅,肉黄色。薯块大而整齐,长6-8厘米,横径5-6厘米,单株结薯6-7个,单株产薯0.4公斤左右。早熟,播种至初收85-90天,地膜覆盖栽培,4月中旬即可采收。秋播,11月可采收。高抗花叶病毒病,轻感卷叶病毒病和青枯病。耐湿性较强,除旱地外,也适宜水田种植。品质优,食味佳。
      栽培技术要点:1.种薯处理。播前将种薯薄摊于温暖见光处或阳光下曝晒数日,使幼芽和薯皮绿化,再切块播种,可提早3-5天出苗,并有利壮苗。2.密度每亩4000-4500株,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时,密度可增至6000株。播前起85-90厘米宽的高畦,畦上双行栽,株距25-30厘米。结薯部位高,出苗至封垄前结合锄草培土2-3次,防止薯块裸露。3.重施基肥,结合施用焦泥灰、草木灰更有利多结薯、结大薯。
      适宜种植区域:适于浙江、江苏一带种植。
    省种子管理总站 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