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7版:关注

昔日挑一根扁担走村串巷,今朝用一条网线沟通城乡

浙江供销人走出电商路

  □本报记者 曹丽娟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作为农村市场的“老字号”,供销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既有网络基础,又有丰富资源。最近几年,我省供销社系统以特色馆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淘”等为载体,通过实施“供销百馆万店”工程等,推进传统为农服务与新兴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至今,全省供销社系统发展各类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社)536家,建设各类地方特色馆34个;今年1-11月,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58.8亿元,比2015年全年多了3倍。
“浙江馆”“地方馆”,农特产品“一馆”锁定
  “三馆”即淘宝馆、京东馆、1号店馆,是当前国内快速推进农产品电商最强大的第三方平台。作为省供销社开展农产品电商主体的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4年多来,主要负责“浙江网上供销社”平台建设,承接淘宝、京东、1号店三大“浙江特产馆”和“供销e家浙江馆”的运营,先后协助衢州市供销社等开出淘宝“特色中国”市级馆,协助上虞、永嘉等县级供销社在1号店开出“特产中国”县级馆。
  点击进入淘宝“特色中国·浙江馆”页面,可看到不少浙江地标产品、中华老字号产品、浙江重点特色产品等,产品涵盖零食、茶饮、传统滋补品、粮油调味品、生鲜果蔬、地方名酒、特色工艺品、家居饰品等。
  据兴合电商公司总经理蒋一民介绍,通过几个“浙江特产馆”和自建“掌上供销”电商平台,公司已为供销社系统推介农产品1600多个,至今年11月底,累计实现销售额6800多万元。
  蒋一民说,“浙江网上供销社”今年共发布农村电商信息2100多条,对接和组织市县供销社子平台入网企业600多家。为整合系统资源,实现抱团发展,公司专门发起组建了“浙江供销电商联盟”。
  “乡点点”是兴合电商公司开发的一个“乡旅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城市居民下乡吃、住、玩、购提供全程服务,是典型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电商模式。自上半年上线以来,该项目共组织4万多家乡村农家乐、民宿、合作社、农场、乡村景点入驻平台,每周推出一条精品乡旅产品,组织百人团下乡,已发展“粉丝”过万人。在杭州主城区复兴路上开出了300多平方米的“浙江美丽乡村O2O体验中心”,集合我省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和农特产品,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下展示和体验服务。上个月,公司进行新一轮融资,整合了12家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了农村金融合作项目落地运营,逐步构建起“互联网+乡旅+金融”的发展新模式。接下来,“乡点点”将进行改造升级,推出“浙江美丽乡村101行动计划”,组织策划101条精美乡村游线路,探寻101个古村落,挖掘推广101个特色乡村土特产,牵头组织101场文艺下乡活动,发起认种101块土地等等。
  除兴合电商公司经营的“浙江馆”之外,各地供销社也纷纷开出市级馆、县级馆。眼下,正是象山“红美人”柑橘上市季节,这30元一斤的橘子今年除热销本地市场外,还通过淘宝“特色中国·象山馆”等网络平台,卖到了全国各地。
  据“象山馆”工作人员介绍,在日前他们组织的一次象山“红美人”柑橘销售活动中,平台用户抢购热情高涨,仅30分钟,“红美人”的订购量就超过了500公斤,远远超过他们预期。
  象山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修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淘宝“特色中国·象山馆”自2015年9月16日开业以来,已有110多家企业入驻,网销农产品包括象山海鲜、象山柑橘、象山点心等,农产品销售额已累计达到4600万元。如今,“象山馆”涌现了不少明星店铺,比如象山“柯家大小姐”海鲜店,年销售额可达到800万元;“史家糕点”作为一家卖小点心的店铺,今年2月销售额一度达到30万元,平时每月销售额也有16万-20万元。
  与“象山馆”相比,淘宝“特色中国·宁波馆”更加“牛气”。于2014年9月上线运营的淘宝“宁波馆”,开馆头7天,销售额就突破1400万元,到今年8月,已实现农产品交易总额4.36亿元。
  淘宝“特色中国·宁波馆”由宁波供销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主打海鲜产品,目标是打造“东海海鲜第一馆”。该公司由宁波市供销社全资成立的宁波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控股。
  据宁波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勇介绍,目前“宁波馆”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二是打造明星商家,形成示范效应;三是培育、扶持网商,通过培训指导、店铺规划、流量导入等措施,帮助商家快速成长。
  汪勇说,“宁波馆”分为主流电商平台特色馆、本地O2O电商平台“每日报到”、移动端智慧旅游平台“美丽四明山”“美丽象山”等板块。到今年8月,“宁波馆”已组织参与营销活动60余次,日均引流量超9万。组织的“东海第一网”营销活动,生鲜类海产品总销量超过2万单,交易额达到1400万元。
  宁波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借助多个线上销售平台,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去年7月,堪称史上最强台风的“灿鸿”台风袭击宁波,当地农民赶在台风前抢收的奉化水蜜桃大量积压。获知消息后,淘宝“宁波馆”及时联合农民开展网上爱心特卖,7天时间销售库存水蜜桃超10吨,实现交易额34万元,帮水蜜桃种植户解了燃眉之急。
  据介绍,宁波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除了控股运营“宁波馆”外,还肩负网商孵化、产业服务、品牌打造等重任。公司针对不同群体经常组织多种层次的电商大赛,如宁波市首届农村电商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创业集市、年货节等商业实战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已累计培训网商超8000人次。公司开展的相关营销活动,已走出浙江,走向全国。今年4月,公司在云南组织了农村淘宝西双版纳泼水节营销活动;6月,开启农村淘宝首期秀山土鸡蛋网红直播;7月,负责搭建共青团中央“百万英才”培训孵化体系……
  在县级馆建设中,绍兴市上虞区供销社依托本级电商运营平台——绍兴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全国供销总社的“供销e家”、1号店、淘宝等平台建立了3家特色“上虞馆”,5家农产品网店、2家微店、1家实体店,其中“供销e家”上虞馆是全国第一个上线的县级平台。
“乡村淘”“淘实惠”,农家买卖“一淘”搞定
  衢州市衢江区供销社依托淘宝“特色中国·衢州馆”和衢州百特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建成全国首家网上供销综合服务平台——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简称“乡村淘”),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农产品代销等服务,打通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11月底,衢江区已建成“乡村淘”服务网点275家,辐射全区95%的行政村。
  据衢州百特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乡村淘”采取创新驱动,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上对货源统一整合,拟定采购标准,统一运营管理,将更多的村镇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向线上销售;线下强化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合作,采取标准化手段,统一采购、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着力集聚当地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至今,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已达3100万元。
  由于“乡村淘”大多依托农村便利金融服务点、村邮站、便利店,选择人气相对集中、村民大多不会上网、快递不到户的村庄发展,所以在为村民提供代购服务、降低生活成本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据粗略估算,截至目前,“乡村淘”已为村民代购生活必需品累计达到500多万元,代收包裹近6万个,直接为农民节收开支150多万元。“乡村淘”还与多个部门开展业务合作,提供手机话费充值、水电费代缴、车票酒店代订、医疗就诊预约等便民服务。
  今年,衢州百特汇电子商务公司与浙江农得惠肥业科技公司合作,在“乡村淘”新开辟了农资专版,重点推出复合肥、钙镁磷肥、有机肥等适合衢州农作物种植所需的10余种肥料,村民可以在网上直接下单购买农资。
  目前,百特汇公司已在衢江、柯城和安徽歙县、广西南宁建立了四大“乡村淘”电子商务运营中心。2016年,“乡村淘”被阿里巴巴确定为提升项目,获资200万元;与“供销e家”对接,注资800万元,成为全国供销社系统首批100个县级运营商之一。
  “乡村淘”推出至今已两年有余,而绍兴柯桥“淘实惠”的运营时间才一年多一点。去年11月,绍兴市柯桥区利用供销社系统在农村普遍布点设立的供销超市等便利店,引进总部在深圳的“淘实惠”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供销社”“便利店+淘实惠”的模式,着力构建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网络,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方便了群众购物。一年多来,全区“淘实惠”网络销售点签约总数达到511家,实现了柯桥区行政村全覆盖,成为本地区网点最多、覆盖最全面、影响力最大的农村电商平台,平台在线销售额近2亿元,订单数量超12万笔。
  据介绍,“淘实惠”选择与全国知名品牌、本地优秀企业和合作社以及资质高、信用度好的供应商开展合作,并与供应商签订商品安全责任书,确保“淘实惠”平台的货源品质可靠、消费安全。目前,入驻柯桥“淘实惠”平台的本地企业已有50家,其中农特产品类25家,商品近300种,主要包括该区的香榧、日铸茶、泥娃娃藕粉、马仁和系列、老百姓系列等农特产品,会稽山、古越龙山、塔牌、咸亨太雕等黄酒,以及粮油、饮料等商品。“淘实惠”帮助农业企业和当地农民拓展了农特产品销路,增加了收入。截至今年11月底,通过“淘实惠”销售的农产品达到2000多万元。
  可喜的是,在电子商务赢利难的情况下,柯桥一些乡村便利店通过加盟“淘实惠”,每家的月利润平均增长2000-5000元。以该区平水镇西湖桥村的供销便利店为例,加入“淘实惠”后,店主每天的营业额从2000多元增加到了3000多元,线下利润增加了三分之一,而通过线上的增值服务,每月还能额外获得800-1500元左右的收入。
  “淘实惠”设立后,广大农村群众不仅购物、办事可以不出村,而且可以买到更便宜、实惠、丰富的商品。如该区平水镇西湖桥村一村民嫁女儿办酒需购买一批酒水,经过一番比价,选择在“淘实惠”西湖桥加盟店在线下单,总价7000多元的商品比其他地方购买便宜了500多元,而且直接送货上门。
  “淘实惠”还促进了万众创业局面的形成。现在,柯桥已被确定为“淘实惠”项目在华东地区的运营中心,引进了28名大学毕业生,并将招募更多优秀人才参与项目建设与运营,推动“淘实惠”推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另外,“淘实惠”公司还计划在柯桥建立多个电子商务运营孵化器,帮助500名以上的电商创业者完成创业梦想。
  搭建区级电商运营平台、建立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广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这几年,绍兴市上虞区供销社一直在构建这样的农村电商网络,其中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被作为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上虞区供销社主任姚一松曾说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带动农村供需流通、推广本地农特产品,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全面、优质、快捷的服务。”2015年,上虞区供销社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2500万元,帮助农民累计增收2100万元。
给政策给环境,农村电商越走越顺
  今年9月在江苏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子商务工作会议指出,目前全国供销社系统已发展省级电商平台80个、县级电商平台973个。各级供销社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快建设涉农电商平台,形成供销社电商的核心品牌和鲜明特色,加快打造全国供销电子商务“一张网”和农村电商“国家队”。
  供销社发展农村电商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由于农村电商大多以销售生鲜食品和农产品为主,农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水分多、易腐烂,特别是新鲜蔬果在自然环境中运输较易变质,可目前物流配送体系尚不健全,保鲜运输成为一大难题。同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加上电商人才缺乏,无疑增加了发展农村电商的难度。
  但正因为有机遇、有挑战,所以需要各级政府对供销社发展农村电商给予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事实上,不少地方已率先在这方面下力。
  上虞区委、区政府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出台3个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文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重点用于区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镇级电商服务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等平台建设,以及淘宝、1号店、“供销e家”上虞馆运营等。今年,该区还把发展农村电商纳入区政府对部门、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并明确由供销社负责农村电商的建设运营考核工作。
  柯桥区在财政投入300万元(占比50%)入股“淘实惠”绍兴运行方的同时,按照每个行政村(社区)8000元的标准,对本区域村级网点建设进行扶持。建立了总额为1000万元的供销合作发展资金,分别设立为农服务、品牌建设、服务名牌、企业发展等扶持政策,对农村电商以及本地农产品生产、供应企业给予扶持奖励。
  今年以来,温州市供销社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电商平台”进千村服务工程,打造10个精准扶贫电商示范村,培育100个电商精准脱贫带头人和建设1000个村电商扶贫服务站。计划到年底,完成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掌上温州供销”精准扶贫县级服务中心和15个贫困乡(镇)精准扶贫电商服务站和50个重点扶贫村级服务点建设。同时,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设立全市农村青年农业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学校,定期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技能培训,已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创业人员600人;牵头筹备成立全市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协会,吸纳会员265人;创建温州市电商实训基地,并承接县域电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4个。
  衢江区政府制订并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推进“乡村淘”发展的“一事一议”意见,连续两年统筹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网上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基地)、“电子商务进百村”工程建设。
  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电商之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