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对粮食生产来说,则是“一年之计在于冬”,因为粮食生产必须从冬种开始抓起。冬天若没有行动,待到春暖花开时再来安排全年粮食生产,就已失去抓粮食生产的先机。
一年之计在于冬,就要充分认识抓好冬种生产对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就拿春粮生产来说,以大小麦、蚕(豌)豆、春马铃薯为主的春粮,虽然在我省粮食生产总量中占比不高,但对稳定粮食生产、实现既定目标的作用十分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统计,2016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1883.10万亩,比年初确定的目标减少近17万亩,主要原因是春粮面积减少较多。2015年11月,我省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晚稻到12月中旬才全部收完,农时被错过,致使春粮播种面积同比减少9.02%。这足以说明“一年之计在于冬”的重要性。只有抓好冬种生产,确保绿色过冬,来年的春粮播种面积和产量才有保障,才能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年之计在于冬,就要尽可能挖掘冬种生产潜力,实现应种尽种。今年第三季度末,省农业厅就对冬种生产作了部署,要求各地及早谋划,提前研究冬种生产指导性意见,尽早出台冬种政策,指导农民充分利用冬闲田,实现“绿色过冬”。当前,冬种生产虽已接近尾声,大部分作物已播种完毕,但部分地方的春马铃薯等作物尚未完全播种。各地要抓紧时间再动员、再落实,实现应种尽种,能种尽种,可种早种。
一年之计在于冬,就要尽早谋划春耕备耕。这些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的指导和引导,对农民合理安排作物茬口、扩大粮食播种面积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抓早稻生产中,农业部门工作抓早、抓实、抓细,这对稳定甚至扩大播种面积作用明显。现在虽然离春备耕生产还有两个月左右,但春节一过,春播就要开始。农事季节不等人,错过一时,要等一年。因此,各地要做到政策早明确,计划早下达,面积早落实,行动早开展,念好“早”字经,掌握主动权。
一年之季在于冬,就要在立足于早的同时,立足于实。各地要进一步把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思想认识落到实处;要把粮食生产政策梳理得再实一点,没有到位的要到位,需要完善的应进一步完善;要把种植计划调查得再细一点,并将计划变成行动,使之落实到每一个生产主体、每一块田块;要把粮食生产所需的物资准备得更充足一点……只有抓实各个环节,责任到人,时间到点,面积到田,粮食安全才真正有保障。
一年之计在于冬,就从现在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