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有一个种金橘的“新农民”,他种出来的金橘,跟别人种出来的口感不太一样,味道特别鲜甜。12月8日上午,踏着阳光,带着好奇,笔者来到位于全旺镇岩头村的晟润农场,看到农场负责人应国华正忙着指挥工人干活。
一个决定,生意人成了“农场主”
2011年,应国华40岁,在山东做了十几年建材生意的他,倦鸟归巢,准备向农业进军,晟润农场步入筹备阶段。“虽然我在城里长大,但是对于农村,对于大自然,有着自己的向往。”
2012年5月,应国华开始经营晟润农场。就这样,一个城里的生意人摇身一变,成了乡下的“农场主”。
做规模农业,流转土地是应国华首先要面对的“第一道坎”。应国华和全旺镇岩头村的村民搞好关系,用稻谷折算成现金换土地,一亩地900元,流转了一千多亩土地,一租就是十年。“不怕前期投入大,就怕村民不支持,聚人心就是聚财气。”应国华说。
土地租好,农场维护工人都是附近村庄招的,每年付给这些农户的工钱大约有30万元至40万元。
有了土地,有了工人,应国华这个“农场主”也算是有了名头。
一个尝试,从无人认可到打开市场
地有了,人有了,在地上种什么?这是应国华要走的“第二步棋”。“要种就种别人没种过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应国华深谙此道。
在省农科院专家的建议下,晟润农场最终选择种蜜糖(脆皮)金橘。这种金橘口感鲜甜,无普通金橘的麻辣味,价格也是市场上普通金橘的3到5倍。应国华尤为看好它:“衢州人爱吃橘子,但金橘市场还没有打开,市面上的金橘大都口感发涩,可蜜糖金橘不一样。”
衢州地区还没人培育过蜜糖金橘。应国华没想到,一开始就碰上了大钉子——东西再好,没人认可。
第一年引进的30万株金橘苗,经培育、嫁接,原本第二年就可以投向市场,但平均每株售价是普通橘苗的两倍,再加上是新品种,竟无人问津!“看着地里的苗越长越大,最后挤死在基地里,心里非常难受。”“既然人家不信,那就先做个示范。”应国华又开始新一轮建大棚、种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第一批50亩金橘收获,总产5000公斤。除了供应市场,应国华也在微店上卖得不亦乐乎。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前来采购苗木的客商,短短几个月,卖出十几万株苗。
从卖苗、卖树到卖果,令人意外的好销量,让应国华异常兴奋:“粗略估算了一下,今年农场毛利润可达七八十万元。”
一个梦想,做有格调的民宿
除了金橘,晟润农场还种了柑橘新品种“红美人”和杨梅、桃子、枇杷等水果,以及红叶石楠、桧柏等绿化苗木。他还养了几千只土鸡、土鸭,供不应求,土鸡蛋、土鸭蛋更是被一批批慕名而来的市民口口相传。
但这,还远不是应国华的梦想家园。“我的想法是,一定要有传统的农业打底,逐步过渡到农家乐,最后升级为有格调的民宿。”应国华说,搞农业只是他创业的第一步,有了农业打基础,接下来发展休闲观光综合体民宿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应国华意识到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业态的重要性:“现在正是金橘采摘季节,市民过来采摘,因为没有农家乐,只能摘完就走,或者就近找个地方吃饭,很不方便。”“农业是熬人的产业,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只有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在应国华看来,他这个城里人要来农村创业,就得像歌里所唱的那样,“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好在经过几年的努力,目之所及,一派生机勃勃,应国华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神笃定。 周星宇 吕涵 王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