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坐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就能知道田间害虫发生情况

兰溪水稻虫情测报试水智能化取得突破

  □见习记者 李军
  本报讯 “今年,我们以水稻为试验对象,布下五个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终端。通过对水稻害虫高频度的实时图像采集及‘大数据’分析,什么时候防什么虫心里很有数,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三天两头往田里跑。”12月12日,兰溪市植保检疫站技术人员冯剑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新武器”——水稻虫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目前,该系统已与兰溪市数字化农业骨干平台无缝对接。
  冯剑告诉记者,借助虫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终端每隔几分钟就能自动采集一次数据,并将数据同步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识别分析后,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发布虫情信息。通过监测数据的累积,还能对害虫发生趋势进行预警。测报人员坐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就可以了解害虫发生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提出精准的防控方案。
  采用该系统后,通过精准测报和精准施药,有效减少了施药次数和施药成本。该市云山街道黄泥岭村种粮大户章云兴的稻田是五个监测点之一。“往年起码要打三四次农药,今年种植的200余亩晚稻只打了两次,一次防褐飞虱,一次防二化螟。抛开打农药所需的人工费,今年光农药成本就节省了1.6万元。”章云兴告诉记者,因为虫害防治精准,今年的水稻亩产达500多公斤。“此外,农药少打了,稻米品质也有所提高。”他创立的“云通牌”大米口感好、香味浓,在本地市场上每公斤卖到7元。“目前,这套系统还只能识别白背飞虱、褐飞虱、二化螟这三种害虫。明年,研发单位将通过系统‘软件’升级,新增灰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两个害虫的识别能力。”冯剑说,他们还考虑在蔬菜和水果上“试水”这一系统,通过更多“大数据”的采集,为全市植保工作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据了解,该系统是宁波高新区鹏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今年11月,该项技术成果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科学技术评价。由国内权威植保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该系统可自动收集田间虫情的实时信息,实现了水稻害虫实时采集、传输、识别、分析、预警功能的全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昆虫自动识别准确率达80%以上,短期预警准确率达85%以上,为水稻害虫监测预警和大面积精确防控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该成果集成应用了自动化、互联网、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多项前沿科学技术,创新性强,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