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季颖 文/摄
人 物 速 写
陈建祥,男,中共党员,绍兴市上虞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产业首席专家。陈建祥自1982年从学校毕业以来,一直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在畜禽疾病防治上有较高造诣。他提出并推广的水禽旱养技术在保护水源的同时,还提高了经济效益。他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省农业系统科技成果二等奖1次、省农业丰收奖三、四等奖各1次、绍兴市农业丰收奖多次,主编《畜禽水产》一书,并在《浙江畜牧兽医》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猪的饲养管理上做好三块工作,猪就不愁养不好了。母猪要及时打好疫苗,提高免疫力,这样生出来的小猪才健康,小猪出生后要做好保温工作……”一提起畜牧兽医上的事情,绍兴市上虞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产业首席专家陈建祥便侃侃而谈。陈建祥是上虞甚至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兽医专家,不仅技术扎实,还有一颗热情为大家服务的心。打开他的手机通讯录,几百个联系电话,养猪的、养鸭的大户归类明确。
上虞是浙江菜鸭传统养殖大县(市),上虞菜鸭属绍兴麻鸭小公鸭品种,其体型小,肉质鲜嫩,瘦肉率高,口味好,活鸭远销杭州、宁波及其它周边地区,年产量高峰年份达700万羽。但由于菜鸭饲养量大,养殖密度高,再加上养殖户养殖观念落后,鸭子很容易得传染性浆膜炎,死亡率高。鸭是水禽,一般养殖在江河湖泊边,排泄物直接排入水中,给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菜鸭产量和质量,降低疾病发生率,特别是传染性浆膜炎呢?如何才能减少养鸭引起的水源污染,减轻环境压力?陈建祥注意到上虞的菜鸭养殖户大都是沿河拦网养鸭,鸭粪直接排在水中,污染环境不说,还易滋生病菌,传播病毒。而家家户户拉起的大网只能起到间隔的作用,完全没有阻挡病源的作用,一旦一户人家的鸭得病了,最终受损的可能就是整条河的养殖户。“能不能把鸭迁移到岸上养殖呢?”说干就干,陈建祥与上虞区小越镇冯柯山村小贡鸭养殖场达成协议,搞起了旱养鸭子实验。
鸭舍内改垫草、平养改为网上离地饲养、鸭舍四周原先的竹栅改为尼龙布摇窗、改水上运动场为陆地洗浴池、改陆地运动场为池上搭建休息平台,同时建造水循环系统和粪便污水处理系统。白天,鸭子出舍前把河水抽入水池,消毒后鸭子才能进入;晚上鸭子入舍后,把洗浴池内的水全部放掉,鸭粪沉淀后排入沉淀池内,然后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水池、水都是消毒后使用的,事先做好预防后,防疫的成本大大减少。不仅把鸭养好了,还保护了环境,可谓一举两得。”陈建祥说。
如今,旱养鸭子技术已在上虞区全面推广,深受养殖户追捧。
在陈建祥看来,作为一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工作开展要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这样才会有成效。近年来,针对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他研究总结出“未病理论”,提出饲养管理是基础,疫苗预防是关键,中药保健是保障的养猪方案,每次组织培训,他都会针对养殖户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