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农机化

榨菜收割 水稻育秧 茶叶加工

余姚先进实用农机研制成效显

  近日,余姚黄家埠镇横塘村村民黄鸣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他发明的第二代多功能喷雾车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是余姚运用政策杠杆,鼓励农民创业创新的又一项成果。
  针对余姚农业资源丰富,但部分农业领域机械化作业空白的现状,为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近年来,余姚市农机、科技部门认真落实农机惠农政策,以提高粮食全程机械化和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加强技术指导与项目扶持,使该市先进实用农机研制走在了全省前列。
  余姚榨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产鲜头榨菜约60万吨,菜农队伍超过10万人。近年来,榨菜收割机、榨菜田间简易运输车、榨菜收割器等发明成果捷报频传,大大提高了余姚榨菜产业的生产效率。宁波特能机电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三代榨菜收割机,能有效进行榨菜叶、根、茎的切除,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榨菜收割。与传统的手工收割相比,该收割机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每日可收割榨菜30余亩。而传统的手工收割,6个人一天只能收割1亩,也就是说,机械收割一天相当于180个手工劳动力工作量。
  除了机械专家的致力研发,田间的菜农也是推动机械化发展的主力军。余姚市黄家埠镇横塘村菜农韩炳仙,去年发明了榨菜田间简易运输车,使榨菜运输机械化延伸到了田间地头,节省了大量运输劳力和时间。小曹娥镇镇海村农民刘法忠发明的榨菜收割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授权书上指出,刘法忠的榨菜收割器结构简单,使用轻便,只要轻松推动推杆即可实现对榨菜的收割,而不需要弯腰作业,因而可以大大减轻作业者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另外,该收割器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余姚水稻全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3万亩以上,耕、种、收、烘机械化率分别达到了99%、73%、99%、50%,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成效显著,但在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还不够齐全,如水稻机插集中规模化育秧中,铺泥、取秧等主要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缺少专门配套机械。近年来,在余姚农机部门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的共同努力下,自行开展设计制造,现已基本解决这一难题。
  为了提高水稻机插育秧大田铺泥效率,有效粉碎田泥中的石子、瓦砾等杂物,梁弄镇农机站技术人员发明了粉碎铺泥机,每小时可作业1.5亩到2.5亩,是人工作业效率的12到20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对当前余姚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中遭遇的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
  为解决机插秧田集中育秧时,秧盘铺放和起秧输送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牟山镇青港村农民谢友根研发了一套秧盘田间简易输送装置。该装置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工支出。实践数据表明,有了这台机器的帮忙,可以节省人工成本约三分之二。目前,该装置已应用于全市各农机合作社与农机大户。
  茶叶是余姚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最早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产业之一。为了解决传统杀青方式的不足之处,位于大岚镇的姚江源茶叶茶机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可适应大规模连续化生产等特点的节能环保电磁滚筒杀青机,按每台设备每年工作2000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约标煤8万公斤,是较先进、理想的环保设备。目前,该设备已获得实用专利1项,在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大中型茶叶企业推广应用。 俞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