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杭州市余杭区运河街道新宇村的杭州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建荣,请来20多位帮手抢收小林黄姜。今年他种植的30余亩小林黄姜共采收了近5万公斤的鲜姜和老姜,平均亩产2000公斤左右,除去每亩6000元的成本,亩均利润1万多元,仅黄姜收入达30多万元。
“小林黄姜”是余杭区十大传统名土特产之一,在余杭已有千余年的种植史,因盛产于临平北侧的小林一带,故称“小林老姜”或“小林黄姜”。据记载,早在北宋康定年(公元1040年),小林一带就已盛产老姜。其因姜块大、肉质黄、辣汁浓、味清香而著名。尤以红爪姜最好,它具有长势强、块茎大、形为瓜、皮淡黄、肉蜡黄、纤维少的特点。上世纪70年代,小林一带的姜农,利用黄姜喜阴的特性,在桑园地里种黄姜,既增加姜收入,又促进桑树生长,提高了蚕茧收入,同时还节省了搭荫棚的物资和劳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鼎盛时期,以红爪姜为代表品种的小林黄姜种植面积达到3500多亩,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逐渐被征用,小林黄姜种植面积也逐渐减少,到2006年,种植面积萎缩到全区不到20亩。
土生土长在临平乾元的徐建荣,他家就在小林地区。他从小看到家人和邻居种植黄姜,家里煮菜烧鱼时,放片自家地上出产的黄姜,除腥效果特别好。因此,徐建荣从小就对小林黄姜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他看到小林黄姜种植面积逐年萎缩时心痛不已,决心要以实际行动保护并恢复小林黄姜昔日的名气和种植面积。
去年,作为余杭区政协委员的徐建荣,提交了加大对小林黄姜种质资源保护的提案,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重视,徐建荣自己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他在新宇村试种了5亩小林黄姜,在余杭区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指导下,把小林黄姜的窖藏、育苗、种植、管理和采收等全程栽培技术工艺都记录下来,作为来年种植和推广的重要依据。去年,他种植的小林黄姜大获丰收,这更坚定了徐建荣保护并恢复小林黄姜昔日名气的决心。今年他在乾元地块和运河街道新宇村都建立了黄姜种植基地,面积扩大到30多亩,且再次获得丰收。
不过,喜获丰收的徐建荣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要做强小林黄姜产业,吸引更多的农民种植小林黄姜,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目前,他正在筹建小林黄姜专业合作社,他告诉笔者,现在已经有五杭、双桥、新宇等村的26户农户要求加入该合作社,他打算给申请加入合作社的会员免费提供姜种和技术指导。为解决当地农户想种植没有种子和没有技术的问题,他和运河成校结为合作伙伴,委托成校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面对未来,徐建荣雄心勃勃地说:“为保护和恢复小林黄姜昔日的名气,合作社将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并通过品牌化运作进行统一销售。根据小林黄姜独特的药理作用,合作社还将对小林黄姜进行深加工,制作成醋姜、玫瑰姜茶、红糖姜茶等产品,延伸产业链。” 徐裕春
员工们忙着收获黄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