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季颖
本报讯 日前,记者走进地处湖州市吴兴区上强村的农邦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见农田里是绿油油的菜苗。据合作社理事长沈小林介绍,地上种的是一种叫做山蕗的蔬菜,主要销往日本。“得益于育秧中心的建成,合作社才可以采用‘水稻+山蕗’的水旱轮作模式:一季种水稻,一季种山蕗。
农邦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耕地面积达1600亩,2014年在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产业提升项目的资助下建了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并于2015年投入使用。“1600平方米的育秧中心具备增湿、降温、遮阳、保温等功能。山蕗是喜潮湿的植物,往年想直接在田里留根无法实现,现在可以了。”沈小林告诉记者,山蕗在9月底开始种植,来年5月才能收获,若是没有育秧中心,待山蕗收获后再育秧就会误了农时,难以采用水旱轮作的模式;有了育秧中心,4月底就可以育秧,待山蕗收获后就能直接插种水稻。
在湖州市南浔区旧馆镇的禹丰粮油机械化合作社烘干中心,烘干机“轰轰”作响,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湿漉漉的稻谷送进烘干机。“稻谷烘干需求大,为此,合作社去年又新增了2台烘干机,目前共有7台,每天能烘干200吨稻谷。”合作社理事长佐子根告诉记者,烘干中心不仅满足了合作社800亩水田所产稻谷的烘干需求,还为周边的8个种植大户及部分农户提供稻谷烘干服务。
佐子根的合作社是一家集水稻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合作社,稻谷晾晒不及时会出芽,影响出米率。“今年进入10月以来,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靠太阳光照无法晒干稻谷,会给种植户带来损失。”佐子根说,现在有了烘干中心,就不用担心阴雨天稻谷的晾晒问题了。
据了解,2015年,湖州市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产业提升项目的资助下,投资1336.5万元用于建设育秧中心、烘干中心、排灌渠、机耕路等。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新增育供秧能力1万亩,新增烘干能力7200吨,增产稻谷2161.5吨,增加产值653万元,增效7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