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畜牧产业如何发展,与美丽乡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密切关联。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是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建设“两美浙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在金华召开的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对畜牧业转型提档升级的重要性要有清醒而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举措,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
畜牧业转型能不能提档升级,事关农业发展质量能不能更高。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从国际上看,一些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比重普遍在50%以上,丹麦等北欧国家高达80%以上;从国内看,江苏、广东等省的畜牧业占农业比重也在20%以上,山东省达到32%。目前,我省畜牧业占农业比重仅为14%,低于发达国家、发达省份的水平,离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30%以上的目标有较大距离,发展的空间还很大,需要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畜牧业转型得怎么样,不是简单地看比重降了多少,而是看结构有没有优化、品质有没有提高、效益有没有上去。在畜牧业转型提档升级中,要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基础上,把高效益、高质量的现代畜牧做上去,把低效益、低水平的传统畜牧降下来,实现生态保护和畜牧发展双赢。
畜牧业转型能不能提档升级,事关农村能不能更美。畜牧业转型升级是治水、治土、治气,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治水看,在工业、农业、生活三大污染源中,农业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约占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在农业中,养殖业的污染源又占了约50%。从治土看,全省超过60%的耕地存在过度使用化肥现象,土壤贫瘠、板结现象比较严重。大力推进农牧结合,把畜禽排泄物转化为有机肥,不仅能改良土壤,也可以防止土壤板结。从治气看,农村山美、水美,但如果到处是畜牧养殖散发出的臭气,就谈不上美丽乡村。治理养殖污染、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尽管近几年的治理已把面上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彻底根治、严防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有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畜牧业转型能不能提档升级,事关农民能不能更富。去年,我省26个欠发达县全部摘帽,全面消除了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但部分农民的收入仍然偏低。畜牧业附加值高、收益见效快,产业链长、关联度大,从饲粮种植、兽药生产到农户养殖、产品加工,再到牧旅结合、休闲观光,可以辐射10多个相关行业,是农民经营性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帮助农民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增收致富的好途径。只要守好生态环境保护这条底线,培育一条畜牧产业链,就能致富一方百姓。
畜牧产业链涉及我省300万从业者的利益,重要性不言而喻。眼下,市场开放、技术升级、竞争加剧,农业经营理念、手段、方式正在加快变革,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再统一、思想再深化、概念再强化,推动畜牧业尽快从传统“低、小、散、弱”中脱离出来,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在助推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两美”浙江建设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