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军 文/摄
“大学生招聘会”“大学生创业伙伴招募区”“青农人”“巾帼创业”“农创客”……走进2016浙江农博会新农都展区,不时能听到这些热词,看到“新农人”的身影,农博会已然成了农业创业创新人才的展示、对接平台。当前,我省农业领域创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新型实用人才正成为助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
“招兵买马”,新血液焕发新活力
和往年一样,本届农博会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招聘会。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大学生认真“寻觅”着心仪的岗位。
在杭州群丰果品连锁有限公司的展位前,陆陆续续有大学生前来咨询招聘事宜。“在杭州地区,我们这次一共要招50个岗位,其中包括30个涉农岗位。可以说,这次招聘力度是很大的。”该公司招聘负责人李善平告诉记者,已有好些大学生对他们的招聘岗位流露出不小的兴趣。
据李善平介绍,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果品批发、零售和基地建设的专业化果品连锁企业,目前拥有鲜丰水果、水果码头、鲜果码头及杨果铺、阿K果园五大品牌,有直营门店400余家,覆盖江浙沪等华东地区。“公司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国内同行业中唯一一家人才培养基地‘鲜丰水果学院’,努力培养业界最优秀的‘水果营养师’。”李善平说,希望在这次招聘会上招到更多优秀的涉农专业人才一起加入该公司的鲜丰果品基地建设,“如果招聘对象能同时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知识,那最好不过”。
除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招聘会,今年农博会主办方还开设了大学生创业伙伴招募区。在招募区的杭州木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不少年轻人驻足打听。“我们现在正在招微商代理。”该公司总经理胡重九笑着说,只要有一定的微商营销经验,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像铁皮石斛牙膏、铁皮石斛护手霜、铁皮石斛沐浴露,我们这里都有充足的货源。已有一些大学生前来咨询,有望达成合作意向。”
据了解,为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农业就业创业,我省已连续3年在农博会上举办大学生招聘会。与此同时,省财政还对涉农领域符合条件的35周岁以下大学毕业生实行直接补助等。平台的搭建、政策的制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据统计,目前,仅种养领域,我省已引进大学毕业生4500多人。随着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厉兵秣马”,新元素打造新事业
“我做的创意发糕,图案五颜六色,可漂亮了!你看,红色是火龙果汁的提取液,紫色是紫薯的提取液,黑色是黑米汁,棕色则是掺入了红糖。”在浙江农博会“妇联馆”,来自诸暨马剑的陈荷英指着自己摊位上的“马剑发糕”告诉记者,她在发糕中融入了不少其他食材,在原来颜色单一的白色发糕上面,应时应景地做了一些漂亮图案,像“福禄寿”“五水共治”“金山银山”等文字都被做进了发糕。因创意新,口感微甜不腻,很受市民喜爱。
她说,她还通过电商平台,接受全国各地的订单。虽然发糕店今年4月刚开张,但生意红火。据介绍,今年“双十一”,她一天就卖出了100多个“马剑发糕”。“其实在没制作发糕前,我只是一名‘闲人马大嫂’。在诸暨妇联的培训下,我才学了这门手艺。”陈荷英说。
而在浙江农博会“共青团馆”,则集聚了一批优秀农村青年创业企业代表,参展产品涵盖畜禽、果蔬、水产品、茶酒饮品等。“今天已有很多人来咨询我的茶叶了,有意采购的人不少。”浙江秦望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帅亮微笑着告诉记者,他把绍兴独有的“越文化”和“茶文化”有机结合,茶叶卖得越来越红火。他说,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共青团的培训帮助。
近年来,我省“厉兵秣马”多层次培养实用人才,先后出台了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规划、农技人员定向培养、“三农六方”项目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组织了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大学生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等,成立了“农民大学”。通过培训提升,如今,我省越来越多新型实用人才走上农业创业舞台,通过注入现代文化等新元素的,在农业这片热土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强势突围”,新路径开拓新天地
“我们的‘珍珠米’品质优,价格亲民,5公斤装一袋,售价仅为29.9元,在淘宝上月销量可达1万袋。相对而言,‘五彩米’走的是高端路线,5公斤装售价160元,线上卖得也很红火!”浙江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兼大学生“农创客”陈小东指着公司在本届农博会上展示的“珍珠米”和“五彩米”向记者介绍。他说,借助电商平台,今年“双十一”公司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今年‘双十二’期间,我们要争取做到500万元以上。”他说。
说到网销红火的秘诀,陈小东将其归结为“立足生态‘造’精品”。“我们公司的基地采用稻鳅共养的生态循环模式,全部使用有机肥,不使用农药,产出的大米都是精品。”陈小东说,稻鳅共养平均每亩毛利能达1.5万元,效益显著。
“下一步,我要继续在产品深加工、市场拓展、品牌提升、人才引进等方面下功夫。”陈小东说,截至今年10月,公司产值已达到1720万元,今年争取突破2000万元大关。
“农创客”高磊燕专门针对高端孕产妇市场,开办“月子农场”,借“互联网+”的东风,1只鸡卖398元,15个鸡蛋卖198元;“农创客”吕晓芳在种植西红花的基础上,开发了西红花酒、西红花手工面等衍生产品,收益颇丰……相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这些备受社会各界青睐的大学生“农创客”们,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通过种养结合、延伸产业链、创建品牌、嫁接电子商务等途径,克服资金不足、基础薄弱、技术欠缺等一系列难题,强势突围,在农业领域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我省自2015年启动“寻找百名大学生农创客”行动以来,通过出台政策、搭建平台、培育典型、加大宣传等多种途径,深化“农创客”培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在本届农博会期间,我省举办了浙江省农创客资本相亲会,成立了浙江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为“农创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可以预见,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会有越来越多敢闯敢拼的大学生“农创客”投身农业,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