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畜牧转型升级特刊

“三大创新”在江山 百里须江换新颜

  须江从江山市穿城而过,“以前须江水又脏又臭,现在好了,臭味没了,水也干净了。”周围居民说。
  江山市是传统养猪大县,年饲养量高峰期曾达近200万头,生猪养殖在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
  为保护生态环境,还居民一江清水,近年来,江山市多措并举规范生猪养殖,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生猪存栏量削减到35万头,同时发展多种特色畜牧业,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不影响农民增收。
监管创新,“4+1”模式显成效
  江山推出的落实控量监管、严格排放监管、实施智慧监管、推行联动监管,创新零排放养殖模式的“4+1”监管模式,对生猪从出生到死亡实行全方位、无死角监管,这一套体系,在全省已经小有名气。
  腾龙生态养殖场位于石门镇溪底村山谷两侧高地,场主刘小龙在这山谷里建起一个花园般的养殖场。养殖污水经厌氧池,到生化处理池,再到稳定池,流入长满狐尾藻的池塘,净化后再淌入43亩茭白田,最后进入村里的610亩水稻田,所有过程都在电子摄像头的监控之下。“我今年年初拿到了‘猪配额’,能养1.1万头。本来是可以养1.4万头的,但是当时的治污设备跟不上,就减了3000头。”刘小龙说,所谓的“猪配额”就是核定、控制区域范围内的养殖总量。其计算的原则,依据养殖场的环境容量。关停退养到位后,江山按照猪舍面积、配套生态消纳地、治污设施等指标,综合计算出全市生猪可存栏能繁母猪2.2万头、生猪22.98万头。
  去年冬天开始,江山的每个养殖场入口处都竖起了“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监督”公示牌。刘小龙拿来两本台账,分别是生猪养殖场排泄物处理台账、腾龙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台账。前一本,记着分管副镇长、镇农业干部每次巡查的结果反馈;后一本,记录养殖场每天的粪便运输、废水灌溉、治理污水药剂、治污用电等情况。“我聘请了3个人,负责污水处理管理和台账记录,一旦污水排放不达标,就问他们的责。”他说。排泄物治理台账由刘小龙亲自设计,经市里完善后,已推广应用到江山所有养殖场。
  比这更具威力的,是全市安装的231个探头,24小时“盯”着184家养殖场的污出水口。
技术创新,畜禽治污有高招
  猪粪、猪尿收集后搅拌均匀,与谷壳、木屑混合,撒入菌种,形成一个温度在60℃以上的自然发酵环境,水分蒸发,细菌吞噬粪尿,留下少量的残渣和污水作为有机肥,用在为养殖场配套的果园里,养殖场一天产生的50吨生猪排泄物,就这样全部被无害化处理。这是江山市石门镇琚家岗村石明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内的一幕。
  公司负责人毛石明从事畜牧业18年,一直对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很关注。“去年承包了这个养殖场,当时,因为养殖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差点要拆掉呢。”毛石明说,承包养殖场后,他就着手建设这套“异位生物发酵床”系统,并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
  “养殖场的发酵床是按500头母猪的标准设计和配置的,能一次性完全消耗掉场里的养殖排泄物,剩下的那点残渣和污水,还不够自己的果园用呢。”毛石明算了一笔账,用这样的处理方式,每头生猪的排泄物处理成本在22至25元,低于养殖业环保治理费用标准。
  异位生物发酵床系统已在江山全市范围内推广,截至今年8月底,所有规模养殖场都已建成异位发酵床治污设施,以缓解猪场排污难的境况。“今年3月起,我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在养殖场边种植了黄山栾、红豆杉、杜鹃等花卉苗木。”毛石明说,他刚接手这家养殖场时,这里臭气熏天、污水横流,采用粪污零排放的异位生物发酵床技术后,养殖场环境有所改善。为提升猪场养殖档次,他还请从事园林设计的朋友帮忙打造景观,对养殖场进行全盘绿化、美化,他说:“苍蝇蚊子变少、工作环境变美,员工才会更愿意来养殖场上班。”
  打造美丽生态牧场是江山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内容之一。今年,江山市按照“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环境整洁、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要求,全面开展生态美丽牧场创建工作。创建的美丽生态牧场以生猪养殖场为主,兼顾禽、羊、蜜蜂等,养殖场必须在非禁养区内,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布局,有发酵床零排放治污设施,必须做到布局合理、标识统一、绿化到位、环境卫生、立体美观和管理规范,并且通过整治达标验收。
  今年,江山将要建设20家美丽生态牧场,目前,已基本建成准备验收,不少养殖场经过前期的整治提升,已具备创建美丽生态牧场的基础。
结构创新,特色畜牧业崭露头角
  江山是全国最大的蜂产品生产基地与原料集散地,早在2001年就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蜂蜜之乡”,蜂业规模与经济效益连续22年居全国各县(市)首位。“看天吃饭”是传统蜂产业的往昔写照,而如今,江山的养蜂人已经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养蜂之路。
  有蜂箱,免去蜂农搬上搬下的辛劳;有床和电视,免去蜂农风餐露宿无法安眠之苦,还可以休闲娱乐;有太阳能,车上就可以洗脸洗澡,每天干净清爽。“这是我们江山蜂农的新装备——养蜂专用车。”江山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汪礼国介绍说,“养蜂专用车在提高蜂农舒适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可以比老法子养蜂多赶3个花期,赚的钱也多啦。”目前,江山市有省一级种蜂场2个,规模蜂场2470个,养蜂户4715个,养蜂互助合作社106个,养殖意蜂23.9万箱、土蜂1.1万箱,2015年蜂业总产值达14.53亿元。
  如果说蜂产业还是传统优势产业,那么湖羊养殖则是江山畜牧业转型升级中的新兴产业。江山通过实施“引进来”战略,新疆鑫宝集团在江山成立了鑫宝牧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饲养量60万头的湖羊养殖基地。据鑫宝牧业负责人介绍,前期的试点已经成功,江山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宜黄竹草生长,而黄竹草是湖羊的饲料,“黄竹草种一次可以收8年,每年可收割6到8茬。鲜草饲喂的湖羊,肉质鲜嫩,没有羊膻味。”届时,湖羊基地还将利用棚舍建造光伏发电项目,配套建设湖羊屠宰加工厂、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肉制品深加工厂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