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休闲

想感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别样魅力

“浙”四类乡村值得一去

  •   不久前,农业部向全社会发布推介15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浙江有8个村入选,其中,桐庐县芦茨村、玉环县山里村、青田县洞背村、德清县五四村入选“特色民居村”,常山县黄塘村入选“特色民俗村”,安吉县横山坞村入选“现代新村”,余姚市中村村、新昌县外婆坑村入选“历史古村”。这些村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多元的产业功能、独特的村容景致,小编精选了几个推荐给你,趁着秋日去感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别样魅力吧!
    现代新村
      安吉横山坞村
      横山坞村位于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灵峰街道)西北部。近年来,该村以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样板区+文旅休闲体验区”为目标,充分挖掘、整合横山坞村现有环境、产业资源,在充分尊重村域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建设,村庄建设规范有序、村貌村景显著提升,村庄集聚功能、观光功能日趋完善,休闲业态日渐丰富,村庄、景区相映成趣,基本完成“目莲坞-中心村-山水灵峰-灵峰寺”精品观光线,横山坞村域3A级景区也已创建成功。
      横山坞村已经基本完成了以“文化休闲”“乡村度假”“休闲农业”为特色的休闲产业布局。目前,村内有文旅休闲项目9个,其中山水灵峰·田园熊出没乐园、中国美丽乡村展示馆、高式熊艺术馆3个项目已经建成运营。九大项目预计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横山坞村将形成集文化休闲、乡村度假、休闲农业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村。2015年,又启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乡村经营模式,村民将获得工资、股份分红、房租租金、农产品种植等多种收入,村集体经济、农户能真正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成果。
      横山坞村通过实施“村庄美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村组亮化、水源净化”等“五化”工程,全村95%以上的农户统一实行了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有315户农户成功创建了美丽家庭。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幼儿园、网球场、文化礼堂、休闲广场等一批公共设施。
    特色民居村
      玉环山里村
      山里村地处玉环县龙溪镇东部,滨临东海。该村立足本村山地资源丰富、原住民村落保护较好、自然生态环境颇具特色等优势,通过科学规划、招商引资等有效途径,集中力量建成风景优美、特色明显的现代休闲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2012年,作为“美丽乡村”试点村,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玉环乡村动漫文化节,共吸引国内外游客20余万人次;2014年成功创建浙江省美丽宜居建设示范村,并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村;2015年山里“动漫花谷”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同年山里村成功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示范点和省级历史文化保护重点村。
      山里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在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基础上植入公共艺术、创意文化等元素,全力打造慢生活生态乡村。如紧紧围绕“美丽乡村、乡野时尚”这一主题,相继建成农耕博物馆、乡村科普馆和集民宿、餐饮于一体的山里农庄;以石屋、休闲、观海为特点的“花涧堂客栈”“裸心海度假村”等特色民宿;以音乐、聚会为主题的放牛班原创音乐基地;以手工做陶艺为主的龙之溪数字科技动漫基地;以油菜花、紫薇、桂花为主的四季花田;以自由采摘、儿童游玩为主题的水蜜桃基地、蓝莓基地、生态茶园等,乡村休闲旅游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历史古村
      新昌外婆坑村
      外婆坑村位于新昌县西南45公里处,地处曹娥江源头,村子四面环山,空气清新,原始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1%,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外婆坑村建村于350多年前,村民来自苗族、傣族、白族等11个少数民族,号称江南民族第一村。村前有林则徐雕塑,村中林姓者据说是从福建迁移而来的林则徐后代。
      外婆坑村既有保存完好的古台门、石头墙、黄泥墙等富有江南古村特色的古朴建筑,又有红军挺进师某部途经外婆坑村的遗存及嵊新东游击基地旧址;既能品味到建村350余年的丰厚历史沉淀和民俗习惯,又能够领略到“江南民族第一村”11个少数民族的独特人文风情;既有群山环抱的千亩高山生态有机茶园和数千亩的野生植物,也可以跋涉于上世纪90年代前的“羊肠道”。
      近年来,外婆坑村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2000米休闲道以及凉亭、牌坊、红色驿站、红色土楼、文化长廊、红色足迹、外婆坑茶楼、外婆坑陈列馆、农民生活馆等;2013年建成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启动茶叶采摘体验区、新农村展示窗口、民族餐饮美味体验区、民俗参与体验区、民族文化风情体验区等项目建设。今年已有超过3万名游客到村旅游,其中不乏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的游客。大量游客的到来,给外婆坑村带来了许多商机,带动了该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特色民俗村
    常山黄塘村
      黄塘村位于常山县新昌乡西北部,大快印山东麓,是常山县著名油茶主产区之一。该村依托生态环境等优势,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路子,独创“‘集体+个体’投资、‘公司+农户’经营、‘资源+资金’分红”的“黄塘模式”,整合山水资源,挖掘民间文化,筹集民间资金,以“农民抱团”的方式,集农民之智、农民之资、农民之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创建山水资源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旅游特色村。
      黄塘村充分发挥油茶资源优势,建设油茶主题公园、油茶博览馆、油茶小木屋和红花油茶基地,大力拓展农业的休闲旅游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积极发掘民俗文化,建设油茶木榨技艺展示馆,传承保护钢叉舞、花灯舞、马灯舞等非遗文化,丰富乡土民俗文化内涵,提升村民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
      黄塘村积极打造以民俗非遗文化为特色,以油茶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为核心的旅游景区。整个景区由峡谷漂流区、生态体验区、耕读文化区、蔬果采摘区、油茶观光区、稻草文化村等区块组成,八面山漂流、花果长廊、稻草文化村、水果采摘基地、油茶博览馆、红花油茶基地、油茶主题公园、滑草场等10余个景点星布其中,是融假日休闲游、亲子游、养生游于一体的理想旅游胜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