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典型

湖州深化改革助推农业领域创业创新

让更多新型经营主体脱颖而出

  •   近年来,湖州市围绕“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一核心问题,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2013年,湖州市成为全国第二个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设区市;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410元(高出全省3285元、全国1298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3∶1(低于全省的2.07∶1、全国的2.73∶1)。
      目前,全市共培育了1010个家庭农场、123家市级及以上示范性合作社、239家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以创业为目标,培育职业农民
      众诚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吴兴区埭溪镇,是当地排得上号的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这家合作社的项继忠却是“半路出家”搞农业的,“在外打拼了十几年,虽然小有成就,但我心里一直有个心结,就是要回家乡搞农业”。
      2007年底,项继忠放弃手头所有的生意,回到老家埭溪镇,开始养殖湖羊。隔行如隔山,项继忠的农业创业路一开始并不好走,不过,他找到了一条变成行家的路:从零开始,看书查资料,参加农广校的“畜牧兽医”两年制中专班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12年参加了湖州农民学院“畜牧兽医”三年制大专班的学习,今年又报名参加了“农业经济管理”本科班学习。如今,众诚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存栏湖羊8900余头,年销售额800余万元。
      近年来,湖州市坚持强化培训培育、招商引智与鼓励创业创新多管齐下,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和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0年4月建立了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民学院,综合开展“学历+技能+创业+文明素养”教育教学,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农村实用人才和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已累计培养农民大学生2275名、农业硕士40名,认定颁证新型职业农民5302名。
    以服务为关键,打造全新环境
      在长兴县和平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大厅,农技咨询、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经管理、农机水利气象等信息指示牌清晰可见,还配备了电脑、农产品检测等仪器设备。这个服务中心就设在和平镇农业综合园区内,让当地农户得到了更便捷的服务。“服务中心是一个真正服务我们的平台,我现在有占地1800亩的水蜜桃种植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在家门口找他们解决,为我们水蜜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和平镇种桃大户陈小究表示。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从区域农业发展的要求出发,改变线断网破、不相适应的旧有农业公共服务,在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上下功夫。近年来,湖州市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广新型农技服务、打造“三位一体”综合服务,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全域覆盖、全程跟进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化新型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已组建市级产业联盟10个、县区产业分联盟50个,直接服务经营主体1289家,共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786个,推广新技术、新模式201项。
    以改革为源泉,加快主体转型
      单纯依靠资源、人力和环境的投入,难以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由高排放、高污染、低品质、低效益向生态化、可循环、高品质、高效益转型。
      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湖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拥有白茶基地2095亩,并通过订单扩展基地4000余亩。2010年10月,宋茗白茶开展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深度合作,成立了中国安吉白茶研发中心,近年来,共研发了兰花型安吉白茶、“白叶1号”工夫红茶、茶基质食用菌等6个新品种,技术研发及综合应用走在行业前端,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针对技术瓶颈、产品研发等关键环节,通过人才(团队)引进、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研究中心、建立院士工作站等形式,大力引进涉农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为湖州新型农业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乘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东风,湖州市构建了贯穿市、县(区)、乡(镇)、村,覆盖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智能化服务体系,包括农民信箱、网站、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农村“三资”管理系统、“四个村”管理平台等载体,实现了信息发布、农技推广、产品推介、产权交易、管理服务等功能的信息化、智能化。目前,全市共有近2000家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了信息化建设,纳入“智慧农业”系统服务体系。
    以创新为驱动,助推高效经营
      在长兴县安信家庭农场里,高大的钢架大棚连接成片,一株株火龙果整齐排列,还有一排排葡萄架穿插其中。农场主朱利鑫试验的火龙果葡萄套种模式取得成功,“这样套种是考虑到两种作物都喜高温,另外,套种还能起到抗市场风险的作用。”如果火龙果的价格在市场上产生波动,还有葡萄可弥补,如果是葡萄的价格有波动,还有火龙果可补充。“但这种套种模式也存在缺陷,就是葡萄对火龙果的过度遮阴,使得火龙果光合作用减弱,产量下降。”不过,朱利鑫已找到了解决办法:采用LED植物补光专用灯进行光源补充,可提高火龙果产量约500公斤/亩。
      按照“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湖州市创新推广间作套作、水旱轮作、粮经轮作等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成功创建一批“稻鳖共生”“稻虾共生”“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一批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家庭农场。安吉县、南浔区成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除了创新种养模式,在经营模式上也鼓励创新。湖州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为依托,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发展模式。如湖州织里劲东特织物公司投资2800万元,建设吴兴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织里雷龙葡萄生产园,连结当地2000多户农民投入葡萄种植;湖州西荡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办的湖州吴兴苹兴家庭农场,在原有淡水养殖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休闲观光旅游业务。 徐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