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连彦乐 本报记者 葛勇进
眼下正是晚稻收割季节,连日来,省农科院先后在临海、诸暨、天台等地举办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该院新推出的一批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田间种植表现出色,受到来自全省各地种子管理机构、农技推广部门、种业企业代表和种粮大户的好评。“这里的水稻长势真好,亩产超900公斤没问题。”在临海永丰镇斯敏家庭农场,前来观摩的与会代表被百余亩“浙优18”的丰产长势吸引住了,啧啧称赞。虽然水稻还未完全成熟,但稻田里的“浙优18”看上去颗粒饱满,茎秆粗壮,丰收在望。
省农科院作核所相关人员介绍,“浙优18”去年在兰溪、建德、宁海、海盐、诸暨等地建立百亩示范方,亩产均超850公斤,高产田块超950公斤,其优越的田间性状表现受到农民的一致认可。据悉,“浙优18”属籼粳交偏粳型三系杂交稻,生育期较长,耐肥抗倒性好,抗稻瘟病,产量高,十分适宜我省作单季稻种植。
在天台平桥镇后村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试种的“浙优21”和“浙优19”同样表现抢眼,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一派丰收景象。省农科院作核所专家介绍,“浙优21”和“浙优19”是该院最新通过审定的两个籼粳杂交稻新品种,具有穗大粒多、抗逆性强、抗病性好、结实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浙优21”是在“浙优18”的基础上推出的一个杂交稻品种,不仅对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抗性好,而且产量也高,据测产,今年后村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120亩示范方理论亩产达994公斤。
近年来,省农科院制定了“科技行动三年计划”,把“粮食安全”专题作为助农惠农九大行动之一,大力示范推广选育出一批水稻、旱粮新品种。该院作核所先后育成一批水稻新品种,如入选国家超级稻示范品种的籼粳杂交稻“浙优18”,最新通过审定的杂交稻“浙优21”和“浙优19”,晚粳新品种“浙粳99”,“浙粳60”和“浙粳70”,晚籼稻“钱优930”和“钱优911”等。从各地试种表现来看,这些新品种普遍表现出优质、高产、多抗等特点,受到当地农民的好评。诸暨市枫桥镇社黄新村和江藻镇草湖江口村今年种植的两个“浙粳99”百亩方,采用精量直播和仿机插秧小苗移栽技术,据诸暨市农技中心测产,亩产量可达700公斤和750公斤以上,攻关田产量达796公斤,比一般品种增产10%以上。
为加快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更好地满足种子企业与种粮大户对新品种的需求,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省农科院将加强与地方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种粮大户之间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对接,扎实做好新品种在省内外的示范布局和新品种推广工作,实现四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同时,做好新品种选育、种子繁育和栽培技术的“三位一体”示范推广,重视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肥水管理、农机配套,让良种与良法、良机相得益彰,更好地发挥新品种的高产潜能,使科技成果真正落地,为农民持续增收、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与会代表在参观晚稻新品种长势。连彦乐 摄